路易二世
路易二世 |
中文名: 路易二世·德·波旁 外文名: Louis II de Bourbon 別 名: 大孔代(le Grand Condé) 國 籍: 法國 出生日期: 1621年9月8日 逝世日期: 1686年11月11日 |
路易二世·德·波旁(法語:Louis II de Bourbon-Condé ;1621年9月8日-1686年11月11日)為第四代孔代親王,外號為「大孔代(le Grand Condé)」。 路易二世·德·波旁是法國波旁王朝的貴族,法國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承襲孔代親王爵位和昂基安公爵爵位,孔代家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是17世紀歐洲最傑出的統帥之一。[1] 路易二世·德·波旁是孔代親王亨利二世·德·波旁之子,母為夏洛特·瑪格麗特·德·蒙莫朗西,生於巴黎。童年時在布爾日的耶穌會學校受教育。他在父親在世時的封號是昂基安公爵。1640年至1641年,年僅20歲的路易參加了法國北部的戰役,在戰鬥中表現勇敢。 在路易的年輕時代,首相黎塞留主宰着整個法國。路易的父親,第三代孔代親王極力討好這位有無限權力的紅衣主教;路易因此被迫放棄自己深愛的女子米耶·瑪泰·迪·維日昂,而與黎塞留的侄女克萊拉·克萊芒絲結婚,後者是一個年僅13歲的孩子。
目錄
三十年戰爭
1643年,在三十年戰爭後期,昂基安公爵路易受命指揮法軍在法國北部與西班牙軍隊作戰。1643年5月19日,路易在羅克盧瓦戰役中獲勝。這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因為路易面對的是長期稱霸歐洲的西班牙陸軍,而且他的對手都是有經驗的將領,而他只是個23歲的青年指揮官。此役終結了西班牙在歷史上的陸上優勢,標誌着法國地面霸權的到來。在一系列勝利之後,路易返回巴黎,直到1644年被派往德國支援在那裡作戰的法軍統帥蒂雷納子爵。這次他被授予整個軍隊的指揮權。1645年夏季的戰役異常激烈,蒂雷納被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的統帥默西伯爵擊敗。但是在北林根的輝煌勝利中,默西被昂基安公爵打敗,本人陣亡。昂基安也多處負傷。1646年,昂基安跟隨奧爾良公爵加斯東在佛蘭德作戰。在加斯東返回巴黎後,昂基安單獨指揮戰鬥,攻克了敦克爾克。 1646年亨利二世·德·波旁去世,路易二世·德·波旁繼承了親王稱號。他的政治生涯與法國歷史上著名的投石黨運動(「福隆德」)緊密聯繫在一起。孔代的赫赫軍功使他成為法國貴族的首領,這些貴族對黎塞留的繼承人、年幼的國王路易十四的首相馬薩林削弱貴族權力、擴大王室實權的政策十分不滿。在馬薩林執政時期,孔代又參加了在低地國家的一些戰役。
投石黨運動
1648年8月,在法院福隆德的關鍵時期,法國攝政奧地利的安妮(路易十四之母)下令逮捕高等法院的領袖皮埃爾·布魯塞爾等3人。此舉引起民眾極度憤怒,8月26日,巴黎發生市民起義,王室與馬薩林被迫出逃。9月,奧地利的安妮緊急召回孔代,希望獲取他對王室和馬薩林政府的支持。孔代十分勉強地同意了這個要求,並在猶豫再三後領導了圍攻巴黎的軍隊。 在法院福隆德結束之後不久,路易二世·德·波旁與王室和馬薩林決裂。他的高傲和野心使他非常不受奧地利的安妮歡迎;在安妮的授意之下,1650年1月18日政府逮捕了路易二世·德·波旁及他的主要追隨者孔蒂親王(路易的弟弟)和隆格維爾公爵。孔代的其他支持者,包括蒂雷納等人成功出逃。出逃的貴族領袖們積極策劃營救親王等人,他們實際已經開始造反,從而拉開了親王福隆德的序幕。安妮·熱納維耶芙·德·波旁(路易的姐姐)與法國的敵人西班牙談判以期獲得援助;路易的妻子、年幼的孔代王妃的身邊集結起一支軍隊占領了波爾多。婦女們的積極活動取得了一定效果:1651年1月,奧地利的安妮釋放了被關押在勒阿弗爾的孔代等三人。孔代獲釋後即與西班牙結盟向宮廷和馬薩林挑戰。這次他難以獲得人們的支持,王室和前法院福隆德成員被迫聯合反對孔代,混亂的內戰開始。1652年7月2日在巴黎聖安托萬區,孔代與蒂雷納(此時已站到王室一邊)這兩位當時最偉大的將領展開決戰。孔代被蒂雷納所壓制,幾乎陷入絕境;只是因為他的同黨、奧爾良公爵的女兒說服巴士底獄的大炮倒戈向蒂雷納開火,孔代才得以重新發動攻勢。1652年9月,勢單力孤的孔代逃亡西班牙。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授權孔代指揮西班牙軍隊與法國作戰,並把盧森堡賜封給他。他取得了很多勝利,但不久就被蒂雷納阻止。1658年6月14日在敦克爾克附近,孔代被蒂雷納徹底擊潰,後者得到了英國護國主克倫威爾的民軍的有力支援。西班牙被說服與法國議和,在1659年比利牛斯和約中,孔代獲得了已經親政的路易十四的寬恕,於是他又開始為法國效力了。
重返榮耀
孔代在1667年~1668年的遺產爭奪戰爭中表現耀眼,他與蒂雷納的再度組合令人望而生畏。 1673年,波蘭貴族一度希望選擇孔代為波蘭國王。但是路易十四猜忌孔代的一切業績,最終把這個建議否決了。不久孔代又被捲入低地國家的事務,在法荷戰爭中指揮法國軍隊。1674年,路易二世·德·波旁完成了他的最後一次偉大勝利(在塞納夫戰役中擊敗奧蘭治親王威廉)。 1675年他接替蒂雷納戰死後(被流彈擊中)的指揮任務,在萊茵河逼退神聖羅馬帝國軍的優秀主帥——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他可以說替路易十四漂亮地打贏法荷戰爭,促使路易十四在1680年被巴黎市政會尊為「路易大帝」。 1675年後,他因為一生的辛勞與痛風的折磨,允准回到尚蒂伊城堡,在那裡度過了11年的退休生活。他晚年獻身宗教活動,在1686年11月11日65歲時,於床上病逝。死後由偉大的博旭哀主教,替他唱誦聖歌並主持喪禮,喪禮中博旭哀的演講被視為他三大經典演講稿的最後一篇,並在後世被永久傳誦。 路易二世·德·波旁常常被評價為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軍事家。他的戰術意識很強,但在戰略方面略遜於蒂雷納。
家庭成員
1641年2月, 在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奧地利的安妮和奧爾良公爵加斯東·讓·巴蒂斯特的見證下,路易與布雷澤侯爵於爾班·德·馬耶-布雷澤的女兒克萊爾-克萊芒絲·德·馬耶-布雷澤在巴黎皇家宮殿結婚, 這對夫婦一共育有三名子女 : 亨利三世·朱爾·德·波旁 路易·德·波旁(1652年9月20日-1653年4月11日 )早夭 一女,名不詳(1657-1660年9月28日 )早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