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鼠
五趾跳鼠 |
五趾跳鼠 |
中文學名 :跳鼠 別稱 :跳囊鼠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分布區域 :北美洲及歐亞大陸的北部 |
跳鼠,齧齒目的1科,通稱跳鼠。跳鼠生就一副跳高的身體,長長的後腳,強壯的後腿和一根有助於在半空中保持平衡的長尾巴。生活於開闊景觀,因善於跳躍而得名。跳鼠生活在北美洲及歐亞大陸的北部。 外形特徵 體中、小型,體長:10cm;尾長:20cm;頭大,眼大,吻短而闊,須長;毛色淺淡,多為沙土黃或沙灰色,無光澤,與棲息地的景色接近;後肢特長,為前肢長的3~4倍,後肢外側2趾甚小或消失,落地時中間3趾的落點很接近,適於跳躍,一步可達2~3m或更遠,有些種類如三趾跳鼠、櫛趾跳鼠等的後足掌外緣生有1~2列硬密的白色長毛,即可在跳躍時保持後足在鬆散土地上不致下陷,又可在挖洞時藉以將土推出洞外;尾甚長,9.5~30cm,在跳躍時用以保持身體平衡,並能以甩尾的方法在跳躍中突然轉彎,改變前進方向,以躲避天敵的捕捉;多數跳鼠尾端具扁平形的由黑白兩色毛組成的毛穗,跳躍時左右晃動,以迷惑天敵,使之無法判斷其準確落點。[1]
目錄
生活習慣
跳鼠類都有冬眠習性,它們會找一個洞茂身、築巢,然後冬眠。以尾部積累的脂肪在蟄伏期間補充機體能量的消耗。主要吃植物,在夏季也捕食昆蟲。另外它沒有汗腺。獾、土撥鼠、豪豬、榛睡鼠和黃鼠都是典型的冬眠動物。在冬季寒冷,黑暗而又漫長的地方,它們找一個安全、溫暖的棲身之地入睡眠狀態。這是克服這種嚴酷的自然條件,求生存的一種辦法。許多動物都靠冬眠度過寒冷而灰暗的冬季。它們進入沉睡狀態後,體溫下降,心跳和呼吸減慢。在這漫長的冬眠期,它們依靠體內貯有的脂肪維持生命。跳鼠一年冬眠6~9個月,但每兩星期會醒來一次,可能是要小便。冬眠時,跳鼠的體溫下降到稍高於冰點。
繁殖後代
多每年4月開始發情交配,一般年產仔2窩,於7~8月間停止生育,但有些種類年產3窩,於9月結束繁殖,每胎產1~6仔,多數為2~4仔。
平時食物
植物種子及幼嫩根、莖為食,亦食少量昆蟲。
分布範圍
原產地
非洲西南部。有10屬27~28種,廣布於亞、非、歐三大洲的乾旱與半乾旱地區。其中以三趾跳鼠亞科種類最多,7屬21~22種。
種類介紹
心顱跳鼠亞科為跳鼠科特徵最原始的一類動物。體型皆小,體長均不到7厘米;耳小,前翻不到眼;尾或細長,覆以稀疏長毛,或在其近基部1/3處具膨大的脂肪積聚部位,尾端均無尾穗;後足3趾(三趾心顱跳鼠屬),或具5趾(五趾心顱跳鼠屬);聽泡異常膨大,其長度達頭骨長之半。現有2屬5種,全是珍稀種類。
長耳跳鼠 |
長耳跳鼠 |
中文名稱 :長耳跳鼠 體 長 :8~10.5cm 尾 長 :尾長15~19cm 耳朵長度 :長3.8~4.7cm |
長耳跳鼠
形態較為特殊,而構成單種的亞科。體長8~10.5cm,尾長15~19cm,尾端具尾穗;與其他跳鼠相比,吻尖,眼小,耳極大,長3.8~4.7cm,占體長的40~50%,後足5趾。分布區狹窄,基本上為中國的特有種。見於中國內蒙古西部、甘肅北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以及新疆的東部和南部。國外僅見於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外阿爾泰戈壁。
五趾跳鼠
分布於我國西北、華北以及俄羅斯、亞洲中部、蒙古、朝鮮等地的荒漠地帶。它的大小和家鼠差不多,體長13~15cm,體重95~140g。但頭大眼睛也大,耳朵也比家鼠的長。身體背部體毛為棕黃色。腹面為白色。它的後腿特別長,腳底下有硬毛墊,適於在沙地上跳躍。前腳有5指,後腳只有3趾,中間3趾發達。與後腿相適應的尾巴比身體還長,可達20cm,尾上有黑色環斑,末端還有一簇白色蓬鬆的尾毛,很像個小刷子。五趾跳鼠的身體比較小,全身大部分都是沙黃色,這樣的體色與沙漠環境極相似,能很好地隱蔽自己,起着保護作用。五趾跳鼠的耳朵比較寬大,個別種類跳鼠的耳朵甚至有身體一半長,與兔子的耳朵一樣,也能豎立起來,聽覺非常靈敏。五趾跳鼠喜歡棲息在靠近丘間低地周圍的沙梁斜坡上,常常在寸草不生的明沙中建窩築巢,故又有"沙跳"之稱。五趾跳鼠的四肢生得極不均稱,後肢要比前肢長很多,走路時只有後腳着地。它有一條比身體還要長的尾巴,尾槌扁平又有長毛。尾巴富有彈性,跳躍時上下甩動,能使身體保持平衡狀態。這種強健而長長的後肢,成了跳鼠能迅速跳躍、跳遠的最有利武器,再加上尾巴的密切配合,因此跳鼠就成了沙漠裡的跳遠健將了。這種善於跳躍的腳,是長期生活在沙漠中適應環境而形成的。入秋以後,由於日照縮短,氣溫降低,食物變少以及五趾跳鼠自身生理變化等內因的影響,它們開始進入冬眠。通常是從9月末開始蟄眠,一直到翌年4月初才出蟄。五趾跳鼠蟄眠還有一定順序,先是老年雄鼠,其次是老年雌鼠,最後才是幼鼠,可見它們冬眠還與性別及年齡有一定的關係。出蟄後開始交配繁殖。雌獸每年產2~3胎。每胎產3~5仔。
三趾跳鼠 |
三趾跳鼠 |
中文名稱 :三趾跳鼠 體 長 :大於110mm 特 征 :耳前方有一排白色硬毛 |
三趾跳鼠
外形似五趾跳鼠,體長大於110mm。頭圓吻鈍。眼大。耳殼發達,耳前方有一排白色硬毛,成柵狀但貼頭前折不達眼前緣。尾長,其長約為體長的1/3。前肢短小,具五趾,二、四趾爪發達,爪細長而銳利。後肢約為前肢的三倍,具三趾,各趾下被有梳狀硬毛。門齒前面橙黃色,中央有縱溝。背毛及後肢外方深沙黃色微沾黑色,毛基部灰色,中段深沙黃色,毛尖黑色;少數毛深沙黃色的一段為黑色所代替;體側淺沙黃色,毛基白色;腹面、前肢、後肢內側均為白色;白毛區繞過臀部向後一直延伸到尾基部;耳殼外方棕黃色,內面為稀疏白毛;耳後有一白斑,頰部至眼上方色淺,毛基白色;鼻上方小部分被以短而硬的純沙黃色毛;尾上下兩色,背方為純沙黃色,腹方白色,尾末端有黑褐色和白色毛相間而成的毛束,但其黑褐色環在腹方為白毛隔斷。頭骨寬而短;額骨在肋骨後緣部分最窄;顴弓雖細,但向上分支很寬;眶下孔大,呈卵圓形;鼻骨與額骨相接處有凹陷,但較羽尾跳鼠的凹陷淺;頂間骨大,聽泡中等,兩聽泡前端距離寬。乳突部不膨大。門齒孔後緣一般不超過前臼齒。齶孔兩對,較小。[1]
物鍾分布
中國脊椎動物(Vertebrata)共6347種,約占世界總數(45417)的14%,其中許多為中國所特有。特有種數達667種,約占中國脊椎動物總種數的10%。中國脊椎動物物種豐富度高、特有程度高是複雜的動物區系歷史和多樣的生態地理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北方屬古北區,東北大興安嶺和新疆阿爾泰山地區處於泰加林南緣,有許多凍原和泰加林動物區系的代表物種生活在那裡。其中包括跳鼠科(Dipodidae)的許多種。
頻臨滅絕
2007年12月13日 ,一種瀕危的草原嚙齒類動物的身影出現在攝像機的鏡頭裡,讓研究它的科學家們驚喜萬分。這種小動物的模樣實在是招人喜歡,難怪人們親昵地稱它為"荒漠米老鼠",而它真正的名字叫草原跳鼠,因為它行走時像袋鼠一樣用後腿跳着走。巢穴。跳鼠大多喜歡在夜間活動,而白天則會待在地下的洞穴里。由於居住環境遭到破壞,跳鼠的生存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已經被聯合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動物名單。行動組負責人說,雖然對跳鼠這種瀕危小動物的保護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但她相信看過這段影像後,人們肯定願加入到保護跳鼠的行列中來。[2]
重大報道
英國發現奇特物種:耳比頭大騰空躍起1米高。騰訊科技報道:有一種外形奇特的嚙齒類動物非常稀少罕見,人們對它的了解僅限於教科書,它的耳朵完全不成比例,耳朵竟比頭部大,長着類似袋鼠一樣的後腿,可以向空中躍起1m多高,它的足部多毛,看上去就像微型雪鞋,長得長長的尾巴,還有它的鼻子長得像豬鼻……,這種動物就是長耳跳鼠。英國動物學研究人員第一次拍攝到它的蹤跡,並對這展示全面的分析研究。英國倫敦動物學協會在倫敦動物園和惠普斯奈德野生動物園首次用膠片錄像記錄了這種相貌奇特的長耳跳鼠。倫敦動物學協會野生環境保護部負責人喬納森.貝利博士負責此次物種考察拍攝,他和同事們最終在戈壁沙漠區發現了長耳跳鼠的活動。
相關視頻
跳鼠界的神奇物種,狡猾的狐狸都抓不到它,躲藏技術高超如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