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蹇叔春秋時代秦國上大夫

蹇叔
蹇叔
出生 約公元前690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上大夫
知名於 蹇叔能審時度勢,有知人之明

宋國人,因與百里奚友善,百里奚推薦其有大才,秦穆公拜之為上大夫

前628年(魯僖公32年、周襄王24年、秦穆公31年、鄭穆公元年)冬,晉文公去世,晉襄公繼位。秦穆公想趁機拿下鄭國。諮詢蹇叔,蹇叔卻極力反對勞師遠征。認為曠日持久的遠征,又一無所獲,軍心必亂;不只敵軍(晉國軍隊)也必定得知遠征消息而有所防備;連鄭國國君都會得知消息,早已失去軍事行動所必需的隱密性。[1]

秦穆公不聽,派蹇白乙蹇叔之子)、百里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術率軍伐鄭。蹇叔哭送軍隊,對在軍中的兒子說:「晉國防禦軍隊一定在殽山,殽山有二座大山:南邊的大山,是夏朝君主的墳墓;北邊的大山,是當年周文王躲避風雨之地。秦軍一定盡喪於此,我會來殽山為你收屍。」[2]此事被稱為蹇叔哭師(《古文觀止》第一卷·第十八篇)。第二年,秦軍在殽之戰大敗於晉軍,印證了蹇叔之言。[3]

目錄

淡名薄利

蹇叔本是淡泊名利、與世無爭、樂於農耕的隱士。住處簡樸而幽雅。他的房捨實際上就是一片茅廬。沒有寵辱之爭,沒有名利之奪,有的只是一種詩人風情、大家氣概與智者的泰然自若。蹇叔的生活單純而悠閒。農忙時和農人一起下田耕犁、刨翻、播種、除草、收穫,農閒的時候和鄰人一道觀泉、登山、捕鹿、捉魚、闊論高談。或者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蹇叔的志趣高遠而隱忍。蹇叔不是鋒芒畢露之人,也絕不是平庸凡俗之輩。無論是道德、情操,還是修身養性,都在高雅的志趣中得到錘鍊和升華。他又是那種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人。他從事勞動,但是沒有閒散和消磨,為生活歌唱,為心靈吟誦。他淡泊名利,但是對世界充滿愛心,對未來充滿希望。他隱居村野,但是懷着善良的本性,揣着責任和道義。

知人識勢

蹇叔有知人之明。虞人百里奚在家鄉找不到出頭之日,壯年時離妻別子,遠走他鄉,希望能夠找一個施展一生才學和抱負的地方。他先後遊歷了齊國和周都洛陽,然而處處得不到賞識和錄用。流落到宋國的時候,百里奚陷入了極度的困境之中,只得沿街乞討。在銍邑乞食的時候,他遇見了蹇叔。蹇叔見百里奚相貌奇偉,與談時事,百里奚應對如流,遂對百里奚刮目相看,頓時起了憐愛之心,將百里奚收留在自己家中。兩人宏論崇議,惺惺相惜,結為知己。

蹇叔有識勢之智。蹇叔在百里奚入仕為官方面提了不少建議和忠告。當時齊國的公子無知殺了襄公,自立為君,懸榜招賢納士。於是百里奚想去投奔齊君無知,這時被蹇叔勸阻了。蹇叔說:"襄公之子出亡在外,無知名位不正,終必無成。"於是百里奚打消了應召的念頭。後來齊君無知出遊雍林,這裡有很多對他有怨氣的人,暗中將他襲殺了。百里奚由於聽從了蹇叔的勸告而免去了這次災難。

不久,百里奚聽說周厲王的弟弟王子頹喜歡鬥牛,凡給他養牛的人都能得到優厚的待遇和豐厚的報酬,就準備到國都洛邑,想通過養牛來接近和投靠他。臨行時,蹇叔告誡道:"投奔於人,十分要緊。投錯了主人,離開他是不忠;跟他共患難是不智。此去應謹慎行事。"("丈夫不可輕失身於人。仕而棄之,則不忠,與同患難,則不智。此行弟其慎之!"--《東周列國志》)王子頹逐漸了解了百里奚的才能後,決定重用他。這時蹇叔來到了洛邑,二人一起去見王子頹。回到住處,蹇叔對百里奚說:"王子頹志大而才疏,他所信任和使用的人多是態度卑賤之徒和善於討好之輩,此人不可依靠,不如趁早離開這兒。"後來王子頹造反,失敗被殺,百里奚又免於一難。

百里奚因離家數年,想回虞國。蹇叔有個舊日的朋友,名字叫宮之奇,當時正在虞國做官,於是與百里奚一道來到了虞。蹇叔向宮之奇盛讚百里奚的賢能,在宮之奇的引薦下,他們見到了虞公。回來後蹇叔對百里奚說:"我看虞公愛貪小便宜,也不是有為之主。"百里奚因長久貧困,急於謀生,這次未聽蹇叔的話,留在虞國做了中大夫。蹇叔的擔心不久就變成了現實。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想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派大夫荀息給虞公送去了厚禮。虞公貪賄,便答應讓晉軍借道。結果晉國滅掉虢國,回師時又趁機滅掉了虞國,虞公和百里奚都成了俘虜。"假途滅虢"、"唇亡齒寒"的千古典故讓不幸的百里奚成了亡國之臣,甚至淪為奴隸,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百里奚的一生,顛沛流離、歷盡坎坷。這位滿腹才學的人並不被賞識,甚至四處碰壁。在求仕的過程中,有兩次聽蹇叔的話都得以脫身,只有一次不聽,就碰上了虞君亡國之難,由此可見蹇叔的識人察事、深謀遠慮與真知灼見。

摺疊編輯本段因友入仕

人們入仕做官,有的是為了成名獲利,有的是為了光宗耀祖,有的是為了建功立業,可是為了朋友而入仕的,蹇叔當數第一人。做了高官的百里奚,深識蹇叔的才幹,於是向秦穆公舉薦了蹇叔。百里奚對秦穆公說:"蹇叔見識高遠,勝我十倍,乃當世之賢才。請任蹇叔,臣甘當輔佐。"

為穩妥起見,穆公派遣公子縶假作做買賣的商人,帶着重禮到宋國聘請蹇叔。百里奚另寫了一封書信一併帶去。

公子縶收拾行囊,駕起二乘犢車,徑直投奔鳴鹿村而來。公子縶在農人的指點下,來到了蹇叔的住處。縶舉目觀看,這裡風景確實十分幽雅。縶停車於草廬之外,一小童子告訴他蹇先生和鄰居老人一起到石樑觀泉去了,很快就會回來。縶不敢輕造其廬,只是坐於門旁的石頭上等待。先是蹇叔濃眉環眼、方面長身的兒子白乙丙捕鹿回來,把客人請入草堂少坐等候。又過了一會兒蹇叔與鄰家的兩位老人就回來了。

公子縶遂向蹇叔恭恭敬敬地呈上百里奚的書信。信上的大致內容是:我不聽你的勸告,所以遭受了虞之亡國之難。今日有幸得到秦君賞識,委以重任。我自知才能遠遠趕不上你,所以向秦君舉薦你一同理事。秦君求賢若渴,特派大夫公子縶帶着厚禮前往聘迎。如果你留戀鄉村山林生活不願出來,那麼我也放棄爵祿,到鳴鹿村和你一起隱居!

公子縶吩咐左右僕人從車廂中取出征書禮幣,放在草堂之上。兩位鄰家老人哪裡見過這麼華貴的東西,相互看了一眼,一臉驚駭之色。

蹇叔看完信說: "當時虞君招致敗亡,就是因為不信任百里奚,聽不進他的忠告。現在,一個百里奚也足夠輔佑秦公成就霸業了。我已隱居多年,不想再出去做事了,所賜予的禮幣,還請悉數收回,請代我向秦公推辭致謝吧。"

來者一聽就慌了,急忙說道: "百里奚大夫說過,如果您不去秦國,他也不願一個人在那兒了。他也要像你那樣去隱居了。"蹇叔聽了此話,沉吟了半晌,最後無可奈何地感嘆道: "百里奚一直想成就一番大業,然而始終是懷才不遇。當今幸運地遇到了明主,我不能不成其之志。為了成全百里奚,這一趟秦國我只好去了。不過過不了多久我還是要歸耕於此的。"

第二天早上,蹇叔把秦君所贈的禮幣分贈給鄰居,同時囑咐家人要勤力稼穡。蹇叔與公子縶夜宿曉馳,直奔秦國而去。

雄才大略

蹇叔到了秦國,秦穆公向他請教治國圖霸的良計。蹇叔說: "秦與西戎相接,百姓久與戎民雜居,多數不懂禮教,因此應該首先便百姓懂得法律的威嚴,知事有可為者;也有不可為者;要加強對百姓的教導,使他們知道榮辱;要樹立國家的正氣,對犯罪的人施以刑罰。這幾件事辦好了,富國圖霸的事才有基礎。"穆公又問:"秦國可以爭霸中原嗎?"蹇叔說:"齊桓公年將七十,霸業已衰。秦國地處西方,應先平定戎狄,解除後顧之憂,然後養兵蓄銳,等待中原變化,即不難代替齊國成為霸主。"當秦穆公問到: "我想稱霸諸侯,該從哪做起呢? "蹇叔答道: "稱霸諸侯,信義為先。必須三戒:力戒貪圖小利、氣憤蠻幹、急於求成。還得明辨形勢,分別緩急。"("毋貪,毋忿,毋急。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他還進一步解釋說: "人們吃虧往往是因為貪圖小利;失去理智往往是因為憤怒而衝動;做事失誤或失敗,往往是因為急於求成,而沒有細加籌劃。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礎,才能去創圖霸的事業。"("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

秦穆公對蹇叔的雄才大略佩服不已他發自肺腑地道出自己內心的喜悅:"蹇叔和百里奚真是我創立霸業的左膀右臂啊!"

秦穆公拜蹇叔為右庶長,百里奚為左庶長,也就是"二相",兩人同掌朝政。自二相兼政以後,蹇叔和百里奚輔助秦穆公教化民眾,安施變革,興利除害,使秦國一天天地強大起來了,秦穆公最終也成就了霸業。史官中有一首詩這樣贊道:子縶薦奚奚薦叔,轉相汲引布秦庭。但能好士如秦穆,人傑何須問地靈。

蹇叔和百里奚在秦國任相兼政時,都已是七、八十歲的人了。這種老有所為、老而為之的精神和行為既讓人驚奇,又讓人佩服、感動。他們作為傑出的政治家,蹇叔與老友百里奚一起,依靠出眾的才智和超群的謀略,使僻處一隅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為秦國取得霸主地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其晚年建樹了輝煌的業績。可以說,蹇叔和百里奚的智慧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一個文明程度最落後的小國從此開始領導中華文明,秦穆公正是因為得到了蹇叔、百里奚,在他們的輔佐之下才最終成就霸業,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於是就有了秦無"蹇"不成霸與"百里致霸"之說。

一氏始祖

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述,蹇叔是蹇姓氏族的始祖,這也是有關蹇姓的單純而又惟一的源流。蹇叔的蹇字本是它的名字。其後人也就以祖名蹇為姓,稱為蹇氏,世代相傳。蹇姓宗祠有這麼一句通用楹聯:千里行師,老成進諫;三朝著績,銀印增榮。其中的上聯指春秋時秦國上大夫蹇叔極力諫阻秦穆公遠襲鄭國的典故。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蹇叔半句話成就了一種流傳至今的中華名酒,這就是陝西省鳳翔縣生產的西鳳牌西鳳酒。鳳翔在古代被稱為雍州,《酒譜》上記載:"秦穆公伐晉及河,將勞師,而醑惟一鍾。蹇叔勸之曰:'雖一米投之於河而釀也',於是乃投之於河,三軍皆醉。"這就是在雍州流傳的"蹇叔半句吉言,穆公一河美酒"的美麗故事。

蹇叔向有"霸王之佐"的美譽。就生活年代之早和名望之高而言,他都不愧是淮北歷史上的第一名賢。蹇叔墓在臨渙鎮東1華里處,墳墓雖小,其才智、功業卻令後人仰慕!

參考資料

  1. 春秋左氏傳·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2. 春秋左氏傳·僖公三十二年》:「晉人御師必於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
  3. 秦穆公不聽蹇叔和百里奚意見,執意攻打鄭國,害三位大將受辱,  小朱配齊身上物 百家號2018-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