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起跑
蹲踞式起跑 |
中文名:蹲踞式起跑 出现时间:1896年 代表人物:托玛斯•伯克 |
蹲踞式起跑,1896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田径运动员托玛斯•伯克用近似“蹲踞式”的起跑方法,以12秒整的成绩夺得100米跑冠军。这也是他继400米赛后又一次取得胜利。 当时短跑比赛的起跑姿势可谓千姿百态,有直立着的,有弯着腰的,也有双手摊开的。伯克使用“蹲踞式”起跑时曾因其姿势古怪而受到哄笑,但在100米预赛时他以11秒8的成绩创造了这个项目的第一个现代奥运会纪录,其后又在决赛中获得冠军。伯克的成功使田径界在短跑比赛中开始普遍采用“蹲踞式”的起跑技术。[1]
目录
起跑技术
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或“跑”的口令)三个环节。听到“各就位”口令后,走或跑到起跑器前,屈体,两手撑地,有力腿在前,两脚依次蹬在起跑器的抵足板上,(以普通式为例)前脚距起跑线一脚至一脚半。后脚距前脚一脚至一脚半,两个脚中轴线间隔约15厘米(约一拳半),后腿跪地;前抵足板与地面大约成45度角,后抵足板与地面成大约65度角。两手收回紧靠起跑线后沿并掌于地面,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并拢或稍分开与拇指成“八字形”,虎口向前做弹性支撑。两手距离比肩稍宽,两臂伸直,肩微移超过起跑线;头与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方半米处,身体重量均衡地落在两手、前脚和后膝关节之间,注意听“预备”口令。
听到“预备”口令后,运动员可深吸一口气,然后抬起臀部,身体重心同时前移,形成臀部高于肩、肩超过起跑线的身体姿势。此时体重主要由两臂和前脚支撑。前腿大小腿夹角约为90度左右,后腿大小腿夹角约为120度左右。两脚脚掌紧贴起跑器抵足板,全神贯注,静听枪声准备起跑。
听到枪声或“跑”的口令后,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屈肘做有力的前后摆动,同时两腿迅速蹬起跑器。后腿蹬离起跑器后,以膝领先向前摆出,而前腿要快速有力地蹬伸髋、膝、踝3关节,把身体向前上方有力地送出。此时,前腿的后蹬角度约为42度至45度,上体前倾于地面约成15度至20度角。接着迅速发力冲刺。
起跑器的安装
起跑器安装的方法有"普通式"、"拉长式"两种.通常采用"普通式",前起跑器安装在起跑线后一脚半(约40 45厘米)处,后起跑器距离前起跑一脚半;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分别成40度 45度角和70 80度角;两个起跑器的中轴线间隔约15厘米。
起跑后的加速跑
加速起跑后的跑是从后腿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个跑段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距离内尽快地获得高速度。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并结束前摆后便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的着地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
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的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着地点就逐渐合拢到假定的一直线两侧。加速跑的距离一般约为25-30米。
采用蹲踞式起跑的项目
采用蹲踞式起跑的运动员
继托玛斯•伯克之后,美国早期著名田径运动员阿尔文•克伦茨莱因也是蹲踞式起跑的采用者,在第二届1900年巴黎奥运会上,他运用当时人们并不看好的蹲踞式起跑,以0.1秒的优势率先冲过终点,夺得了60米比赛的第一名。
蹲踞式起跑起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