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車道鄉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元代這裡有一條暢通東西的車馬大道,故名車道。車道鄉位於環縣西部,轄16個行政村,幅員面積682平方千米。車道鄉境內鄉村公路縱橫,交通方便。該鄉屬半農半牧區,農牧業基礎雄厚,集市貿易初具雛形,是環縣有名的灘羊養殖基地和以燕麥、蕎麥等為主的小雜糧生產基地。車道鄉境內馮家煤炭儲量豐富,質優層厚,據考證可供開採150年。車道鄉經濟、社會事業迅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先後被評為"光榮脫貧鄉鎮",環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鄉鎮"。[1]

目錄

簡介

車道鄉,距縣城71公里,全鄉共轄16個行政村,67個村民小組,4203戶。

基本情況

自然環境:車道鄉位於環縣西部,平均海拔1648米,年均降雨量425.4毫米,年平均氣溫7.5℃,全年無霜期110天。常用耕地面積6266.67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682平方千米。行政區劃:轄村民委員會16個。

人口情況:總人口20702人(2017)

六通情況:車道鄉通電的村13個,通郵的村1個,通電話的村4個,通公路的村3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3個。

經濟指標: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2571.85萬元,糧食播種面積6533.30萬畝,糧食總產量6200噸,財政總收入177.2萬元,財政支出139.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1278元。

文教衛生:車道鄉學校總數53所,在校學生總數2888人,教師總數107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49人,病床25張。

名優特產:羔羊肉、羊絨、養麥、燕麥等。

自然資源

車道鄉境內地形以丘陵溝壑區為主,年平均氣溫7.5℃。年均降水量425.4mm,無霜期110天。糧食作物主要以冬小麥、糜子、蕎麥、玉米、燕麥為主,經濟作物有葵花、胡麻、豆類、薯類、藥材等。車道鄉地下礦藏豐富,已探明煤炭資源已經勘察開採,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逐待開發。

鄉設機構

車道鄉設黨委機構、人大機構、政府機構,不再設立政協機構。政協的有關工作明確一名黨委成員兼管。鄉鎮與村之間不設立中間層次的管理機構。鄉鎮工作機構:黨政綜合辦公室(加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牌子)、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加掛計劃生育辦公室牌子)。鄉鎮設立人民武裝部。鄉鎮共青團、婦聯、工會組織的設置按有關章程執行。環縣公安、司法機構延伸、派駐到鄉鎮,設置公安派出所、司法所。

直屬事業機構和人員編制:車道鄉事業機構有中小學校、衛生院、財政所、農村經營管理站、農業服務中心等直屬事業機構。[2]

歷史背景

車道鄉位於環縣西北部,距縣城71公里,總土地面積為682平方千米,鄉共轄16個行政村,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702人(2017)。車道鄉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5年毛澤東主席帶領中央紅軍途徑本鄉魏窪、陳掌、萬安、櫻桃掌、代掌、劉園子六個村。1936年環縣解放後,苦水掌為當時中國共產黨固北縣委、固北縣政府駐地;抗日戰爭爆發後,車道人民踴躍支前,湧現出了許多革命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故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階段,群眾以其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作風積極投身於大生產活動中,1958年12月車道人民公社被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志親筆簽發授予"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經濟狀況

車道鄉2006年鄉糧食總產達到780萬公斤,財政總收入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30元。車道鄉堅持以 "一個基礎(糧食),三項建設(農田、小水、生態),四大產業(洋芋、小雜糧、草畜、葵花)"為主線,按照"鄉南抓黃豆、洋芋,鄉北抓草畜、雜糧,抓"葵花、胡麻"的思路,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得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和生態環境條件得到改觀,農業產業化水平得到提高。

特色農業

全膜雙壟溝播玉米

車道鄉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萬畝,並在雙廟村建成一個千畝連片種植示範點,全膜雙壟溝播種植玉米畝產可達到500公斤以上,可增加車道鄉經濟收入560萬元,實現了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農民增收的"雙突破"。車道鄉2008年全膜雙壟溝播3.1萬畝,連片種植示範點5000畝。車道鄉領導班子深入農戶動員廣大群眾,留足地塊,宣講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還組織了鄉16個村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部分群眾代表到雙廟村觀摩學習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杏樹工程的實施

環縣杏樹工程已成為車道鄉農民增收的一部分,車道鄉魏窪村有杏樹8250畝,戶均27.1畝,全村人均年杏產品收入375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左右,村民劉成民5年杏產品收入達到3萬元。在實施杏樹工程時,還採取發展龍頭企業帶動杏樹工程建設。杏產品加工企業的不斷壯大為車道鄉杏樹工程建設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也為車道鄉農民增收注入了活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