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辨喜

辨喜
स्वामी विवेकानन्द

或譯斯瓦米·韋委卡南(梵語:स्वामी विवेकानन्द,拉丁轉寫:Svāmi Vivekānanda;孟加拉語:স্বামী বিবেকানন্দ,拉丁轉寫:Shami Bibekānondo;1863年1月12日-1902年7月4日),出生時稱Narendranath Dutta(1863年~1902年7月4日),是印度教哲學家,在瑜珈吠檀多哲學方面俱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他也是羅摩克里希納的弟子與羅摩克里希納機構Ramakrishna Mission的創辦者。原名蘭特拉納特·達塔(Narendranath Datta),法號辨喜。他生於加爾各答,屬剎帝利種姓。

1883年畢業於加爾各答省立學院,翌年進入加爾各答市立學院攻讀法律。大學畢業後,奉事印度教改革家羅摩克里希那,決心獻身於印度的宗教和社會改革活動。1893年出席了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世界宗教會議,途中曾訪問中國廣州等地。會後,他到美國和歐洲各地旅行,宣講印度吠檀多哲學,頗受西方學術界重視。1897年回國,同年在加爾各答建立以他老師命名的"羅摩克里希那傳教會"。

1899年又在喜馬拉雅山麓創立旨在宣傳和研究印度吠檀多哲學的"不二論書院"。1902年7月4日病逝,年僅39歲。

目錄

哲學思想

本體論

辨喜 [1] ,一生致力於印度古典哲學吠檀多派理論的研究與革新,因而被稱為"新吠檀多派"的首倡者。他從客觀唯心主義立場出發,認為世界的最高本體是"梵",或稱"宇宙理性"。

梵是一種純存在,在它之中既沒有時間、空間和因果的聯繫,也沒有屬性、方位、數量和質量的差異。梵是整個宇宙的基礎。世界上任何現象,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活動都是它的表現,都是它派生出來的。梵顯現為世界,是以時間、空間和因果關係為媒介的。時間、空間和因果關係就好象一面鏡子,梵藉助這面鏡子的映現而表現為世界萬物。辨喜認為,世界是由精神與物質兩個方面組成的。他經常把精神方面稱為 "精神世界",把物質方面稱為 "物質世界",但他所謂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並不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而是平行的關係,兩者都起源於最高本體──梵。

辨喜的哲學充滿矛盾,他在繼承印度吠檀多不二論的客觀唯心主義學說的同時,又從西方資產階級哲學中吸收了不少唯物主義和科學的內容。他反對傳統吠檀多哲學關於世界虛幻的觀點,承認物質世界是真實的。

當探討物質世界的意義時,他認為整個世界都是一種經常變化的物質,千差萬別的事物皆為物質的表現。他認為在最高本體中不存在時間、空間和因果的關係,但並不否認物質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受規律的制約,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運動着的物質與時間、空間和因果關係是不可分離的。

在分析某些社會和自然現象時,他也談到了對立和矛盾,認為人們感官所感覺到的或心靈所想象到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作用和反作用兩種力量,一種力量作用於另一種力量,從而造成錯綜複雜的現象。這些相反的力量在外部世界表現為引力和斥力或向心力和離心力;在內心世界則表現為愛與憎、好與壞。對立現象只是從不同立場所看到的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是一個整體的兩種形式。他的這些思想接近辯證法。但是,他又認為事物的對立與轉化只是相對的,暫時的,而它們的和諧和統一才是絕對的,永恆的,從而又陷入形而上學。

認識論

辨喜的認識論與他的本體論一樣,也具有矛盾。他認為人類認識真理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感覺經驗的道路,一種是內省或直覺的道路。

在描述第一種道路時,他說,一切人類的認識都產生於經驗,稱之為理性的認識,即從部分到一般或從一般到部分的認識,都是以經驗為基礎的,離開了經驗就不能認識任何東西。但是他有時又認為有一種不以經驗和邏輯為基礎的宗教直覺的道路,認為人類具有一種天賦的認識能力──自明性;人們可以利用這種自明性通過內省或直覺的方式獲得真理。印度教徒就是一種內省的人,他們能夠通過自身的主觀想象悟到內在的真理。辨喜哲學體系中的矛盾,是印度近代民族資產階級矛盾的世界觀的反映。

宗教思想

辨喜的宗教改革思想與其哲學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追隨老師羅摩克里希那,主張以印度教為基礎建立一個新的宗教──"人類宗教"。在他看來,世界上各種宗教雖然採取的形式不同,但本質和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達到與上帝的交往,實現普遍之愛。

他創立"羅摩克里希那傳教會"的宗旨就是宣傳和促進印度各種宗教之間的友誼,實現"人類宗教"的理想。在社會改革方面,他號召印度各個民族、宗教和種姓在印度精神的基礎上聯合起來,打破宗教對立和種姓隔離,改善勞動群眾的物質環境,普及教育和文化,發展民族工商業,提高婦女權利,清除印度與世界的隔絕,希望在印度教的精神基礎上建立一個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社會。他的社會政治理論對以後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開展曾產生過重要作用。

人物影響

辨喜死後,他創立的"羅摩克里希那傳教會"在國內外都得到很大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在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英國、美國等地都建立了活動中心。

1893年辨喜在美國創立了第一個吠檀多研究中心,後來在英國、法國、瑞士也成立了研究中心,形成了"世界綜合研究羅摩克里希那──辨喜運動"。印度吠檀多哲學通過辨喜等人在美國和西歐的傳播,對西方資產階級某些哲學流派,有着一定的影響。

相關着作

視頻

辨喜瑜伽·中國開業盛典

資料參考

  1. 瑜伽人物-辨喜,瑜米之伽,201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