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边垂biān chuí ㄅㄧㄢ ㄔㄨㄟˊ 边垂(边垂)见“ 边陲 ”

边陲,读音biān chuí,汉语词语。基础释义是边疆,靠近国界的地区。例句:“盛唐时期,边陲小国北面称臣,社会呈现出一片安定繁华的景象。”

相关诗句为:“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 出自唐代李白著作的《代赠远》。边陲的近义词是边疆、边境。反义词是内地。[1]

[]

目录

边陲出处

左转·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 郑伯 ﹞曰:‘寡人无良,边陲之臣以干天之祸。’”

左思《魏都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唐·李白《代赠远》诗:“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

宋·尤袤《全唐诗话·白敏中》:“崔铉诗云:‘边埵万里注恩波,宇宙群方洽凯歌。’”

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书》:“边陲之急慢,粮草之虚实,兵卒之强弱,城壁之坚脆,历然在目,朗然在心。

元·柳贯《题苏长公书曹侍中与王省副论赵元昊事》诗:“夏童昔跳踉,势将撼边垂。”

明·屠隆《彩毫记·妻子哭别》:“想此日开酺会,家家燕喜,只吾家抱向隅悲远谪,去边陲。”

郭小川《祝酒歌》:“桦树林呀,犹如古代兵将守边陲。”

骆宾基《罪证》九:“﹝ 大盘岭 ﹞虽然并不算高,但岭背露出阴云的边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