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辽东明珠之游(关月然)

《辽东明珠之游》中国当代作家关月然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辽东明珠之游

有着辽东明珠之称的丹东,早有耳闻。她是一个以工业,商茂,务流,旅游为主体的沿江,沿海,沿边的城市,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是中国宜居的十座小城之一。驰名全国的旅游景点“风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虎山长城就坐落在这里。一直以来就有去游览的愿望。

金秋十月,为了庆祝建厂十周年,我们单位领导决定带领我们来丹东旅游。

我终于实现了上丹东旅游的愿望!

早晨六点钟,我们一行十余人就坐着旅游车向丹东进发!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道路两旁的树木被浓雾笼罩着,太阳在群山的环抱里若隐若 现,汽车在穿过了十一个隧道后,大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风凰山。

走进风凰山,映入我们视野的是风凰山的大门。只见大门的顶上写着:“风凰山”这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大字的两旁写着“华夏历险第一 山,神州揽胜无双地。”的对联。

我们刚踏进大门,就已经被她的美深深吸引住了。只见群山巍峨,郁郁葱葱,层林尽染,由于正值金秋十月,漫山遍野都披上了厚厚的绿色的 夹绽着黄色的外衣。

我们沿着石阶向上攀登。石阶是用不规则的石头垒成的。登上一段以后,台阶越来越陡了,也越来越不规则了。幸好有栏杆帮忙,临上山时买 了一付手套,此时才觉得了它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渐渐的每个人浑身都出汗了,不由的懊悔来时穿了太多的衣服,有的人干脆脱掉外衣,背 着背包的女士也觉得了她的沉重,不客气的让男士代劳。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一个风凰洞,导游小伙告诉我们这个洞里很黑,有200米长。洞口很小,只能容一个人。我弯下身子,慢慢的往里走, 稍一台头,准会碰破额头,擦伤鼻子。洞里湿漉漉的,很凉。渐渐的听不见笑语声了,大家屏住气息,艰难的走着。洞越来越深了,我心里不 免紧张起来,一只手揪着在我前面走的同事,一只手打着手机。借着手机微薄的光亮,摸索着向上攀登,攀登。接近出口了,见到了导游小 伙,他手拿手电给大伙照着。终于出来了,外面一片光亮。此时脑海里不由得迸发出这样一首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鸣又一春!

我们顺着导游小伙的指点,继续拾级而上。来到了“老牛背”。远看“老牛背”就是一座小山:她的上面极象老牛的背,上面是浅黄色的,还 有几道细细的皱纹。如果说“老牛背”是神奇无比的话,那么,“金蟾望月”更是鉴证了大自然不可思意的创造:当我们登上这里时,就见一 个象金蟾的石头卧在一座山上。它的身体呈浅灰色,头高高的昂起,眼睛睁着大大的,望着远方。

风凰山山顶很近了吧?什么时候能攀上去呢?疲惫不堪的我们,有些懈气了。有的想下去,不想在攀了。有的干脆座着揽车下山了。可是,既 来之,则攀之。来了风凰山就要登上她的山顶。亲眼目堵一下她的全貌,才不会感到疑憾。于是我们互相搀扶着,互相鼓励着继续向上攀登。

山越来越陡,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路一直是窄的。当探出身子时,才知道自己站在深不可测的悬崖上,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不敢往下瞅,只 管盯着地面。走一走,歇一歇。石阶窄窄的,搁不下整脚,我们互相提醒着,慢慢的山被我们踩在脚下。风凰山山顶应该很近了,有于山路弯 曲,反而望不见了。野花,野草,什么颜色也有,什么形状也有。挨挨挤挤要把山石装扮起来。来到稍微平坦的路面,我情不自禁的掐了一把 野果,揪了一把树叶,把她放在身后的背包里,带回去留作纪念。风凰山是神奇的,然而她上面的树,使整个山显得那么幽静。你瞧,它们不 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身子扭得象盘龙的拄子,在半空中展开枝叶;它们或是聚拢到一起,把风凰山装点;或是独自立在山间, 展示它优美的身姿;还有的象少女害羞的脸,把自己隐藏在云里雾里。风凰山少了它们就象不应该似的。

终于登上风凰山山顶了,我们禁不住高声喊着:我来了!远眺群山起伏,浓淡相宜,由浅灰,蓝灰到翠绿,组成一股色采和谐的画面。浅灰的 山峦和天空浑然一体,几乎看不出哪是它的轮廓,哪是它的尽头。我们为能登上这样奇险的山而自豪。

下山了,我们十余人,忘记了登山的劳累,兴高彩烈的从山下走下来。由于惯性的作用,有时不等你迈步,身子就向前倾斜。这样脚每迈一 步,就得停一下。渐渐的快到山下了,倾斜而又宽敞的路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两腿不得不象扭秧歌一样的走着,大家互相取笑着,风凰 山被我们甩在了后面。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就结束了风凰上的攀登。我们安排了住宿,吃了顿丰盛的晚餐。到了傍晚,我们漫步丹东市繁华的大街,逛超市,还吃了 丹东的特产:毛蚶和蛤蜊。

毛蚶是丹东的特产,生长在鸭路江里,它长得又肥又大。它和蛤蜊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它的形状是长的。我们围坐在烤炉旁看着烤炉上正在

烤的毛蚶,就见它们的壳慢慢的分开,里面漏出浅黄的肉。据老板讲,吃烤蛤蜊主要是喝壳里的水。我轻轻的用手拿起烤好的蛤蜊,打开盒 盖,慢慢的送到嘴边,只是粘了一下嘴唇,没等喝就撒了,感觉有些淡淡的咸味,也没品尝到别的味道来。然而能坐在这里,品尝丹东的特 产,这是多么的惬意的事!烤炉生起的炊烟和着晚风轻轻的吹着,快乐幸福的微笑在我们的脸上闪动着

离开了烤毛蚶的摊位。领导告诉我们:明天还有鸭路江断桥,虎山长城要游览。于是我们回到旅社后,草草的洗刷一番,就钻进被窝,为的是 养足精神,开始第二天的旅程。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来到了鸭路江边,看了断桥。

鸭路江为中朝两国的界河:碧绿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岛棋布,沿岸群山叠翠,鹤鸟翱翔,景色殊美。来到这里,我们三个女同事分别照了一张 穿着朝鲜服饰的像。登上了断桥,导游小伙给我们讲述了断桥的历史。通过他的讲解,我们消除了许多不解的疑团。原来这个横跨在鸭路江上 的大桥,当年是被美国炸断的,当年的抗美援朝就是从这里出发的。断桥在我们国家的这边是跨梁,而在朝鲜那边是平梁,并不是我们小气, 而是当时日本在修这座桥时,材料不够了,供应不足所至。断桥上的每个弹孔,把我们带进了那硝烟弥慢的战场。江水缓缓的流动,好象在诉 说当年的故事;江水缓缓流动,好象在告诉我们:要继承先辈的遗志,开创美好的未来!

欣赏完了断桥,我们又来到了“虎山长城”,游览了内河,还有“一步跨”。

我们随着人流登上长城,兴致勃勃的抬头仰望,只见长城如同一条长龙,起伏于崇山峻岭之间,盘旋蜿蜒,雄姿勃勃。城墙上平整宽阔,五六 匹马可以并排奔弛;城墙外侧垛口相连,每隔三五百米便有一座凸起的城楼(又称峰火台);城墙颜色如同青砖,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外侧 的板栗树枝叉不时的向长城探出头来。给长城增添了独特的风韵。

有了登风凰山的经历,虎山长城似乎并不难攀。也许是临近中午了吧,我们还是大汗淋漓了。一位同事攀登很有窍门:走“之”字步,大家纷 纷效仿着,果然轻松不少。一位老大娘据说已经八十一岁了,只见她由儿女掺扶着从我们身边经过。看着这位老大娘,我们也鼓足了劲。一位 同事调侃着说:等我八十岁也来,七十九岁都不来。瞧!那树上结的板栗,一位同事一边用手指着,一边兴奋的喊。我从没看过板栗树,更没看过树上的板栗。于是我仔细的观察着:就见这颗板栗树高大挺拔,和白杨树差不多,她的叶片有些象枫叶,长在上面的板栗外形有些象蓖麻,毛绒绒的小球包裹着里面的东西便是板栗了。就见它咧开了一道小口,从里面漏出一点褐色。

我们一边攀登,一边欣赏这青的砖,绿的树,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一位同事吟咏起那首诗: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是啊,当年的秦始皇,怎么也不会想到,为抵御外族侵略而修建的这一人类伟大的建筑,如今成为人们旅游的景点吧!啊!万里长城,你是中华民族的 象征,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

我们终于登上了虎山长城的最高点-峰火台上。站在高高的峰火台上,朝鲜的田地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只见田地里许多蠕动的小小的点,隐隐约 约的。那一定是朝鲜朋友在收割吧。我们不约而同的朝他们挥动着手臂,并高声的向他们喊着:朝鲜朋友,你们好么?

下了峰火台,我们由导游小伙带领着,又踏上了另一个旅程。去游内河,去看中朝边境“一步跨”。游船在江里推开波浪,阵阵凉风吹在我们 身上。我们看到了朝鲜的哨兵,翠岛,和在岸上劳动的朝鲜朋友。

我们在中午就结束了所有的旅程。吃了顿丰盛的午餐,品尝了丹东特产名酒:“风凰老窖”。我还买了一壶“风凰老窖”酒。我是把她送给我 的老父亲的,不仅是为了表达女儿的心意,也是让他和我一起分享旅游的快乐;不仅是为了品尝名酒的味道,也是希望在品尝这壶酒的时侯,

丹东这一“东方明珠”的美丽景色常驻我们的心里。

汽车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上行驶,“风凰山”,鸭路江,“虎山长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坐在汽车里,我贪婪的望着窗外,不禁对丹东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啊,丹东,你不愧为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丹东,另人心弛神往的小城,我们会把你铭记在心里,相信你的明天会更 好![1]

作者简介

关月然,女。1963年出,辽宁省盘锦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