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過牆風
t015906e9c35bf38f41.png
圖片來源 [來自..過牆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過牆風

漢語拼音:Guò Qiánɡ Fēnɡ
  別   名:臭茉莉、臭牡丹、大楓葉、臭黃根、鬼點火
  性   味:味苦、辛,性微溫
  功   能:祛風濕,強筋骨,活血消腫。
  主   治:主要用於風濕痹痛,腳氣水腫,跌打扭傷,血瘀腫痛,痔瘡脫肛,慢性骨髓炎。

過牆風 中藥名。為馬鞭草科大青屬植物重瓣臭茉莉Clerodendrum philippinum Schauer .及臭茉莉C.philippinum Schauer var.simplex Mold-enke 的根與葉。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活血消腫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腳氣水腫,跌打扭傷,血瘀腫痛,痔瘡脫肛,慢性骨髓炎。[1]

目錄

藥性簡介

別名

臭茉莉、臭牡丹、大楓葉、臭黃根、鬼點火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尖齒臭茉莉帶根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rndendrum lindleyi Decne. Ex Planch.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采,洗淨,切段曬乾。

原形態

尖齒臭茉莉 灌木,高0.5-3m。幼枝近四棱形,老枝近圓形,被短柔毛。單葉對生;葉柄長2-11cm,被短柔毛;葉片紙質,寬卵形或心形,兩面均被短柔毛,基部葉脈有數個盤狀腺體,葉緣具不規則鋸齒或波狀齒。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花密集;苞片多數,披針形,長2.5-4cm,被短柔毛、腺點及少數盤狀體;花萼鍾狀,長1-1.5cm,亦密被柔毛和少數盤狀腺體,萼齒5裂,線狀披針形,長4-10mm;花冠紫紅色或淡紅色,花冠管長2-3cm,裂片5,倒卵形,長5-7mm;雄蕊4,與花柱均伸出花冠外;花柱長於雄蕊。核果近球形,直徑5-6mm,熟時藍黑色,由紫紅色增大的宿萼所包。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800m以下的山坡、路邊、溝邊或雜木林下。

資源分布

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

鑑別:根呈不規則圓柱形短段,長3-5cm,直徑0.5-2.5cm,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白色點狀皮孔及細皺紋。質堅實,斷面黃白色,具不明顯的環紋和放射狀紋理。嗅之有不愉快感,味微甘、微苦。 以段塊大小均勻、質堅實、不帶地上莖者為佳。

性味

苦;溫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消腫。主風濕痹痛;偏頭痛;白帶;子宮脫垂;濕疹;瘡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過牆風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1]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