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迎風橋鎮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地處於資陽區北端,東與長春鎮為鄰,南與新橋河鎮接界,西與常德市漢壽縣軍山鋪鎮相連,北與沅江市竹蓮鄉毗鄰。 區域面積5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37173人。

1954年,屬益陽縣的迎風橋區。1956年6月,撤區並鄉設立迎風橋鄉。1984年3月,改迎風人民公社為迎風橋鄉。1984年4月,屬縣級益陽市。1985年2月,鄉改鎮。1994年4月,撤市建區後屬資陽區。截至2020年6月,迎風橋鎮下轄1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

2019年,迎風橋鎮有工業企業25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1]

目錄

歷史沿革

1954年,屬益陽縣的迎風橋區。

1956年6月,撤區並鄉設立迎風橋鄉。

1958年9月,香鋪侖鄉併入,成立迎風橋人民公社,公社駐地移至左家侖。

1961年7月,撤銷迎風橋大公社,設立迎風、香鋪侖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迎風人民公社為迎風橋鄉。

1984年4月,屬縣級益陽市。

1985年2月,鄉改鎮。

1994年4月,撤市建區後屬資陽區。

區劃沿革

1984年3月,轄19個村。

1985年2月,增設3個居民委員會。

2006年11月,3個居民委員會合併為1個居民委員會。

2008年6月,19個村合併為8個村。

2011年末,迎風橋鎮下設迎風橋居民委員會和牛角侖、鄒家橋、左家侖、迎風橋、黃花侖、新花園、鮮魚塘、新塘8個村民委員會,有4個居民小組、274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止至2020年6月,迎風橋鎮下轄1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左家侖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迎風橋鎮地處資陽區北端,東與長春鎮為鄰,南與新橋河鎮接界,西與常德市漢壽縣軍山鋪鎮相連,北與沅江市竹蓮鄉毗鄰。 區域面積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迎風橋鎮地處湘中丘陵向洞庭湖沖積平原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以山崗丘陵為主。

自然災害

迎風橋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和冰雪災害等。水災年均發生0.6次,主要發生在6月至7月。最嚴重的洪澇災害發生在1996年,沅江市境內潰垸引發洪水倒灌黃家湖,水淹境內8個村(合併前),直接經濟損失1200多萬元。旱災年均發生0.5次,主要發生在8月至9月,最嚴重的有1989年和2001年,均連續乾旱40餘天。

人口

2011年末,迎風橋鎮轄區總人口3663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08人,城鎮化率5.5%。另有流動人口3725人。總人口中,男性18739人,占51.1%;女性17897人,占48.9%;14歲以下5642人,占15.4%; 15~64歲25315人,占69.1%;65歲以上5679人,占15.5%。總人口中,民族以漢族為主,達36529人,占99.7%;有回族、滿族等5個少數民族,人口107人,占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長率7‰。

2017年末,迎風橋鎮常住人口35645人。

截至2019年末,迎風橋鎮戶籍人口37173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迎風橋鎮財政總收入981萬元,比上年增長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36萬元,比上年增長5.7%,人均財政收入268元,財政總支出9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12元。

2019年,迎風橋鎮有工業企業25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迎風橋鎮有耕地面積3.176萬畝,人均0.87畝;林地2.04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6%。糧食作物以種植水稻與紅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5000噸,人均682千克,其中水稻23000噸,紅薯20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油茶、油菜、西瓜、蔬菜等。2011年花生種植500畝,產量100噸;油茶3000畝,產量600噸;油菜種植6000畝,產量1200噸;西瓜種植600畝,產量1600噸;蔬菜種植5000畝,產量2500噸。畜牧業以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56萬頭,年末存欄2.3萬頭;牛飼養量450頭,年末存欄200頭;家禽飼養量37.2萬羽,上市家禽18.04萬羽,禽蛋546噸。畜牧業總產值962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2.7%。

迎風橋鎮漁業以池塘和水庫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面積4500畝,其中水庫養殖4000畝,魚塘養殖500畝,水產品總產量500噸。漁業總產值8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6%。2011年,累計造林0.3萬畝,其中,完成封山育林0.1萬畝,低產林改造0.1萬畝,中幼林撫育0.1萬畝。無節良材培育0.1萬畝,優材更替0.2萬畝。"十一五"期間,完成人工造林1.8萬畝,年均0.36萬畝;新增封山育林0.9萬畝,年均0.18萬畝。

工業

2011年,迎風橋鎮工業總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有工業企業19家,從業人員2276人。

商業

2011年,迎風橋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1920萬元,比上年增長15.6%。有商業網點20個,從業人員960人;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619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迎風橋鎮有農村信用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2家金融機構,營業網點4處。各類存款餘額9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3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迎風橋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940人,專任教師45人;小學6所,在校生1895人,專任教師13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074人,專任教師178人,適齡人口入學率99.62%,小學升初中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1360人,專任教師175人;中等職業學校8所,在校生15000人,專任教師970人;高職(專科)院校1所,在校生5400人,專任教師513人。

文化事業

1997年10月,迎風橋鎮開通有線電視,能收看到14套節目,2003年9月增至23套節目,2010年10月再增至46套節目。有線電視用戶82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1年末,迎風橋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圖書室8個,藏書8200冊,從業人員16人;秧歌腰鼓隊11個,從業人員188人,其他文化團隊4個,從業人員44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迎風橋鎮有醫院1所,村衛生室20所,個體診所7個。病床2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7張。專業衛生人員19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註冊護士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5人;2011年醫療機構診療6473人次,住院手術249台次,出院病人2217人次,病床使用率85%。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29萬人,參合率95%;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8%;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95%。2011年末,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0%;城鄉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51.5%。

社會保障

2011年,迎風橋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5戶,人數87人,支出17.7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170元,比上年增長1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94戶,人數948人,支出62.3萬元,比上年增長42%,月人均71元,比上年增長41%;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30人,支出10萬元,比上年增長2%,分散供養239人,支出35.2萬元,比上年增長25%;臨時救助300人次,支出5.8萬元,比上年增長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8.5萬元,比上年增長19.5%。2011年末勞務輸出人員859人,新增就業88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3人。[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迎風橋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26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移動、聯通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

能源

2011年末,迎風橋鎮建沼氣池745個,沼氣用戶745戶,沼氣普及率達6.5%。

給排水

2011年末,迎風橋鎮有自來水廠3個,鋪設幹線水管5.4千米,生產能力14000噸/月,年工業用水10萬噸,生活用水6.8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6%,年人均生活用水34噸。排水管道2.1千米。

供電

2011年末,迎風橋鎮擁有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6715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6.2千米,用電負荷2000千瓦,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6%。

燃氣

2011年末,迎風橋鎮有供氣站1個,燃氣用戶800戶,其中工業用戶120戶,居民用戶680戶,燃氣普及率82%。

交通運輸

迎風橋鎮境內有長常高速公路、319國道、204省道穿過:縣鄉級公路11條,全長46.4千米。距益陽中心城區僅9千米,己開通1條公共汽車專線。2011年末共有街道3條,其中新建1條,擴改1條,街道總長5.2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2.6米;街道硬化3條,道路鋪張面積0.4平方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19.9平方米。2011年末設有公交汽車站1個,公交汽車線路1條,運營總里程10千米,年客運量28.8萬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民國十七年(1928年)修建長常公路(現為319國道)時,在此建了一座車行木橋,木橋北面正對着大椏口(新塘),迎風而立,故名為"迎風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