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中齋孫歸三衢
陸文圭,字子方,號牆東,江陰人。生於寶祐四年(1256),卒於至元六年(1340)著《牆東類稿》。據《元史·列傳第七十七·陸文圭》載,他「幼而穎悟,讀書過目成誦,終身不忘。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咸淳初,文圭年十八,以《春秋》中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之曰牆東先生。延祐設科。有司強之就試,凡一再中鄉舉。文圭為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遣使馳幣聘之,以老疾,不果行。卒年八十五。
“ |
百花頭上和閏手,乃祖聲名似孝先。 太息北朝開府老,真成故里爛柯仙。 慶流家嗣承先澤,學到孫枝又一傅。 野叟臨岐無別語,勒修世業復青氈。 |
” |
— [元]陸文圭 |
目錄
詩詞風格
由南宋入元的陸文圭,剛中鄉舉就遭亡國之痛,心中的落差可想而知。陸文圭今存詞作28首,有一半的作品描寫日常生活,其餘則多抒寫感慨。從形式上看,兼具小令中調和長調,其中小令11首,中調1首,長調16首。日常生活的詞多為小令,抒發感慨的詞多為長調。而長調又占了陸詞的大部分。
作為一名由南宋入元的詞人,陸文圭的詞作在題材的選擇與情感的抒發等方面都傾向於姜張一派的南宗詞[1]。格律嚴密,風格偏於蘊藉婉麗。這種詞風傾向從陸文圭為張炎的《詞源》所作跋文可以看出來:「詞與辭字通用,釋文雲,意內而言外也。意生言,言生聲,聲生律,律生調,故曲生焉。花間以前無集譜,秦周以後無雅聲源遠而派別也。西秦玉田張君,著詞源上下卷,推五音之數,演六律之譜,按月記節,賦情詠物」。可見陸文圭是十分推崇音律與雅的[2]。
而張炎論詞推崇姜夔,且二人詞風相近,文學史上因此將二人並稱「姜張」。陸文圭與張炎、姜夔,不僅作詞旨趣相似,身世遭際亦頗為相似。姜夔身處南宋王朝與金朝南北對峙的時代,而陸文圭與張炎都是從南宋走進元朝。他們所面對的都是外族的入侵或統治,同樣飽受戰爭流離之苦、思鄉亡國之痛。
視頻
送劉中齋孫歸三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清代姜夔與張炎詞風流行嶺南的原因分析,豆丁網,2020-04-26
- ↑ 陸文圭其詞其人初探,道客巴巴,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