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送黎生下第还蜀

《送黎生下第还蜀》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诗词之一。

《送黎生下第还蜀》
是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诗词之一

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于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然而欧诗并不对古人亦步亦趋,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例如《再和明妃曲》议论精警,又富有情韵。欧诗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体现于句法上,而是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如《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叙述宴游经历,平直周详,深得古文之妙。[1]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送黎生下第还蜀[2]

文学体裁;古诗

创作年代;宋代

作 者;欧阳修

诗词正文

《送黎生下第还蜀》

黍离不复雅,孔子修春秋。

扶王贬吴楚,大法加诸侯。

妄儒泥於鲁,甚者云黜周。

大旨既已矣,安能讨源流。

令学者迷,异说相交钩。

黎生西南秀,挟策来东游。

有司不见采,春霜滑归輈。

自云喜三传,力欲探微幽。

凡学患不强,苟至将焉廋。

圣言简且直,慎勿迂其求。

经通道自明,下笔如戈矛。

一败不足衂,後功掩前羞。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3]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4]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5]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6]

视频

宋词十家欧阳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