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咏
《逍遥咏》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作品之一。
赵光义即位后,继续进行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1],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 |
混纯初分后,阴阳辨浊清。 三才皆备位,万物有长生。 罔象精通感,淳和道可明。 但求方寸是,剖判应非轻。 |
” |
— [北宋]赵光义 |
目录
作者简介
赵光义即宋太宗(939年~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2]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军事措施
宋太宗朝与北方辽国契丹政权、西北夏州党项政权间的战争频发。为了更好地控制与驾驭出征将帅,宋太宗开始实行“将从中御”的政策,授予出征将帅应对谋略、攻守计划,或授以阵图以指挥前线将帅作战。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宋太宗朝“将从中御”政策施行效果并不尽理想。
赵光义对辽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两次北伐中,军粮需求量大、百姓不堪重负;幽州及其周边遭遇兵燹,军粮供给受限;军粮征调地域较广、转输难度大。军粮供应的困境限制了宋军的军事行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赵光义两次北伐的失败。
几次边陲防线的失利、后方起义的爆发遏制了北宋进一步开辟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
北宋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宋辽接着又进行了几次战争。赵光义及群臣从战争的现实中逐步改变了对辽策略,从战略进攻完全转为战略防御,并采取了若干较为有效的防御措施。同时,又积极主动去谋求对辽和平。
视频
逍遥咏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节度使”是怎样的官职?,懂得
- ↑ 古代帝王的“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趣历史,201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