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市镇
通什镇是隶属于海南省五指山市,位于五指山中南部,北邻毛阳镇、番阳镇和水满乡,西接毛道乡,南邻畅好乡,东邻南圣镇, 行政区域总面积325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通什镇总人口63885人。
通什镇古称通什峒,后沿革为通什乡、通什镇、通什市。2002年,红山乡与冲山镇合并成立冲山镇。2012年,冲山镇更名为通什镇。 截至2020年6月,通什镇下辖4个社区、16个行政村。
2011年,通什镇地方财政收入2776.5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384. 25万元,财政支出706.02万元。[1]
目录
历史沿革
据《通什市志》记载:冲山古时称通什峒,"通什"是地名,黎语意为"一片田地"。"通什"是黎语的汉字译写,读"tong,zha"。
民国二十四年三月(1935年3月)设立保亭县、白沙县、乐东县,同年成立通什乡,隶属白沙县第二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成立通什乡人民政府,1948年划归保亭县管辖。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成立保亭县通什乡人民政府,1953年7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从乐东县抱由镇迁驻通什,通什成为自治区首府驻地,1955年10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通什为自治州首府驻地,是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
1956年12月24日,经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同意,通什乡、福建乡、福安乡3个小乡合并为通什镇。1958年3月3 日,通什镇,福建乡、福安乡、福利乡、番赛乡5个合并为通什镇。
1963年11月,保亭县通什镇红旗公社划归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接领导。
1966年10月28日,通什镇更名为红旗镇。
1980年5月8日,恢复通什镇人民政府建置。同年10月,撤销红旗公社,保留红旗(通什)镇建置。
1982年2月15日,红旗镇改为通什镇,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辖。
1986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通什市(县级),以原保亭县的畅好、红山、南圣、毛道区,琼中县的五指山、毛阳区,乐东县的番阳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辖的通什镇为通什市的行政区域。
1987年1月,通什镇改为冲山街道办事处,1993年3月冲山街道办事处改为冲山镇。
经海南省政府批准,2012年6月15日上午,冲山镇正式更名为通什镇。
地理环境
通什镇山岭有南祖岭,海拔862米。福安岭,海拔855米。未娥岭,海拔500米。南岭,海拔964米。
人口民族
通什镇拥有16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90个村民小组,2个镇农场,1个镇农科站,总人口达51783人,其中农业人口14033人;流动人口3638人,其中黎族人口占80%以上。
自然资源
通什镇总面积3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173亩,水田面积4250亩。[2]
经济概况
结构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全镇基本形成四大产业链的发展新格局:即养殖业、水果种植业、商品瓜菜产业、橡胶林业。目前,商品瓜菜和橡胶林业已发展至于5600亩,年产量为1800吨,水果种植业发展至9011亩,产量为3590吨,成为通什镇的主导产业。
农业
全镇区域总面积32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耕地面积5127.8亩,旱田耕地面积776亩。林木资源丰富,林地面积27万亩,其中加勒比松林25000亩,杉木林1500亩,纸浆林5500亩,竹林2000亩,退耕还林1.2万亩。经济作物以橡胶、槟榔、胡椒、五指山粉蕉等为主,现有橡胶面积24925亩,槟榔面积2384亩,胡椒等各类经济作物面积8703亩。三年来,我镇紧紧依托市郊、土地及劳力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种养产业,种植紫心地瓜等各类商品瓜菜,每年累计种植瓜菜6390亩。饲养生猪存栏总量5855头 ,水、黄牛存栏总量2523头,"三鸟"存栏总量58739只。
工业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进驻一批资源型企业落户发展,企业与农民合作项目进一步扩大。番茅织锦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天山绿田"、"天康生物工程"、名杰房地产等10多家企业进驻投资发展,征地面积1271亩,有效带动全镇南药、花卉、灵芝、林蛙等相关种养产业的发展。
特色产业
近年来,冲山镇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工作的重点,着力建设和发展瓜菜生产示范基地,即建设了福安昌冲村200亩花卉和瓜菜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太平200亩无子瓜菜基地,番茅30亩灵芝基地,红雅100亩紫心地瓜基地,红山20亩的兰花基地,油茶、橡胶等种植面积38658亩,畜禽养殖规模4.5万头(只)。新种胆木药材1500亩,全镇药材种植2300亩。以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生态安全项目,加快实现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3]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
镇中心学校1所,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3个,在校教职员工152人,其中教师149人,在校学生1213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生学杂课本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
卫生建设
医疗卫生工作明显成效,2007年,全镇卫生院2所,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7个,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人,至2008年8月止,每个社区拥有医疗点1个,每个村委会拥有医疗点1个,镇辖区内有20家药店,
基础设施
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镇居民参加社保普及率达到了 99%,生活饮用自来水普及率97.9%。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全镇环境卫生工作,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庄 38个,占全镇村组总数的4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社区4个,占社区总数的100%。
全镇持续深入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全镇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11个,占农村总数的70%,计划生育合格社区4个,占社区总数的100%。重视和加强民政工作,把民政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镇复员军人安置、孤儿安置、残疾人士安置、帮教转化安置较好,如全镇共有复员军人71人,伤残军人2人;全镇孤儿27人,通过社会各界支持解决生活、读书问题,解决率 %;全镇残疾人315人,申请获得残疾证233人,落实补助金解决生活问题 233人,占100%。全镇建1所养老院,无依无靠进入养老院的老人2人。
全镇投入11.3万元改造厕所、沼气池等农村基础设施。三年来,全镇以什保连片文明生态村建设为示范点,不断推广经验,文明生态村创建村已达到了22个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