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劍蘭
通海劍蘭是花葉兼賞的名花,素有「通海第一花」之稱。它葉似劍,直立挺拔,優雅高潔,四季常青,終年不凋,令人百看不厭。其花形美麗,芳香清幽,姿態雍容華貴,使人賞心悅目。此花通常生長於海拔500-2000米左右的枯枝落葉層深厚的山坡澗谷中。其在雲南省大部分州市均有分布。
目錄
簡介
地處滇中南部的通海縣素來以養花著稱,早在清代雍正年間就被通海人栽培的通海劍蘭,雖不像牡丹那樣雍容華貴、絢麗奪目,但卻富有一種樸實、俊雅、靜謐安詳,使人靜思遐想的美。它那挺拔不屈、剛健有力的綠葉、娉婷俏枝的花柱,特別是它那獨具沁人心脾的幽香,令人心曠神怡。每年春天來臨之前,冷意未消,在寒風中它已傲然開放、芬芳滿園,點綴了几案,給人們帶來了春意和美好的憧憬。
形態特徵
通海劍蘭,屬地生蘭,每苗有葉4~5片,一般5片,時有7片,叢生葉革質、深綠色有光澤,葉長60~80厘米,如栽培得法者葉長可達100厘米以上,寬1.6~2厘米,中脈突出直立似利劍,剛健有力,邊緣有細鋸齒,葉關節不明顯。假球莖扁圓形,不太明顯,根叢生系,肉質徑約0.5厘米,無叉。花葶高30~50厘米,每莛着花3~7朵,花色黃綠色者居多,也有白綠、水紅等色,外三瓣為葉狀荷瓣形,唇瓣白綠色綴有U或倒品字,或圓寶狀紅朱點,與花容秀姿相映成趣。[1]
生長環境
此花通常生長於海拔500-2000米左右的枯枝落葉層深厚的山坡澗谷中。
分布範圍
在雲南省大部分州市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通海劍蘭歷史悠久,相傳下山於明清時期,清代聞名於全滇,清光緒《續雲南通志稿·蘭花》即載:「春建,葉長不折,花香遠布,出通海。」 而通海是通海劍蘭的主要馴化地、栽培地和集散地,故人以縣名稱之,是極少數以地名冠名的蘭花品種之一,享有「通海第一花」之美譽。由於其發苗率高、適宜盆栽、氣勢雄健而深受人們的喜愛被廣泛種植,與大、小雪素和硃砂蘭齊名,並稱「雲南四大傳統名蘭」。曾獲第5屆中國(昆明)蘭博會特等金獎及日本友人金獎、第7屆中國(北海)蘭博會特等金獎、第14屆中國(玉溪)蘭博會特等金獎等。
據介紹,2009年6月,通海劍蘭被中國蘭花品種註冊登記委員會批准登記註冊。同年8月,通海縣打造中國「通海劍蘭」品牌領導小組辦公室以網絡和書面形式,就「是否將通海劍蘭確定為通海縣縣花」向該縣廣大幹部群眾徵求意見,獲得一致通過。2009年12月,通海縣人大常委會決定將體現通海特色、代表通海形象的通海劍蘭確定為通海縣縣花。
現在通海劍蘭已深入人心,並達到家家養卉、戶戶植草的美化、綠化環境的地步,除個人庭院養植外,縣還建立了蘭花養殖基地——蘭花園,對通海劍蘭進行培育、繁殖、研究,讓它以剛勁的形態笑迎四方賓客,使其清馨的花香飄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