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秋浦河(傅建國)
作品欣賞
遇見秋浦河
與秋浦河不期而遇,緣起故鄉茶。
2021年4月1日,我一大早驅車從溫州出發,途經青田、麗水、衢州、休寧、黃山,最後抵達如今屬於陵陽鎮管轄之故鄉南陽灣。清明故鄉行,一是為了拜謁父親的墳墓,二是為了深入了解故鄉皖茶更多的產茶基地而做一些必要的功課。石台是個人開啟鄉村尋茶之旅第一站。
4月3日那天,在所村七隊,吃過岳母大人煮的一碗帶有三個荷包蛋的麵條之後,就一個人駕車出發了。這一天的終極目標是仙寓山,據說那裡的茶葉富含硒。從所村太平山房起程,途經南陽灣、觀音堂、魚龍洞、六都(雍溪)、高路亭,七都……這一路向西的景致,在熟悉的風景里品味着久別重逢的愉悅感,以及鄉村公路之改建提升後所帶來旅途駕駛順暢的快感。當然,腦海里更多的是回憶。回憶這輩子自從一來到人世,就命中注定了與石台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緣分。童年成長的記憶里,逢年過節,常常一個人拎着裝有香煙、糕點、白糖和麵條等禮物的小竹籃,獨自從南陽灣動身翻山越嶺前往三十六崗外婆家送禮。在那大山深處,曾經有一座茅草屋,那是外婆的家……
轎車在兩岸青山遊動和蜿蜒溪水流淌中緩緩行駛,流行音樂與我一路同行。從南陽灣至七都,這一段路程的景色,大有舊地重遊之興奮感,故而腦海思緒紛飛。有一種感慨叫做離別才知珍貴。黃山、九華山、石門高、六都……這些有着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名山與古村落,如眾星拱月般地將故鄉南陽灣揉在懷裡。作為故鄉之子,這是何等的自豪和欣喜啊!
車過七都鎮之後,前方的風景就顯得清新而又陌生了。不知不覺中,車載着人跟着音樂在一座大山間盤旋,起初以為來到了古牛降,仔細辨識才知是綢嶺。這綢嶺猶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橫亘在九華山與黃山之間。據相關資料顯示:由西北方向蜿蜒流淌而來的秋浦河在綢嶺腳下拐了個大彎,彎口自然形成了一個人口聚集區,即老河口。據說在很久以前,老河口是秋浦河水運的天然河港,也是徽州茶馬古道跨越綢嶺後進入沿江平原的必經之地。翻越綢嶺之後,導航顯示距離石台縣城只有近20公里了,心中立刻升騰起一份竊喜。石台二字,從小就從外公和外婆言談中百聽不厭。不承想,在近「耳順」之年,卻有幸來一場石台自駕游。想必人生旅途,所有的遇見,無論早晚都是來自上蒼的眷顧吧。
遐思中,眼前出現一片雲霧,搖下車窗,窗外青山綠得滴油。不遠處,一灣河水,寬敞而有氣勢地呈「S」型在山谷里奔騰着。可能是剛剛下過一場暴雨吧,那溪水顯得混濁而又狂野。只是溪水兩岸的綠實在是太浪漫了,讓人感覺如痴如醉。河灘中央矗立着一座巨石,貌似在歲月風雨摧殘中成為廢墟的城堡。原來,我平生第一次跨進秋浦河了,彼時我身處的位置叫做怪潭。怪潭位於秋浦河主要支流鴻凌河畔,距離石台縣城大約16公里,屬於秋浦源頭之一。被稱之為故鄉「母親河」的秋浦河,原名秋浦江,又名雲溪河,長江中游支流。河長約150 公里,河寬約100至250 米,流域面積2235 平方公里。大數據足以證明「母親河」的自然生態美的無窮魅力。
離開怪潭,繼續前行,不一會兒順利抵達石台縣城,然後與早已等候多時的朋友一起馬不停蹄地直奔仙寓山。仙寓山是石台縣富硒茶基地,石台之行,深入仙寓山茶農人家品茶、採購是重點。匆匆處理完茶業貿易之事,即刻返回石台縣城,看時間才四點多鐘,不急於住宿和晚餐,於是在汽車導航的引領下,趁着興致至蓬萊仙洞一游。早在1985年9月28日,身為鄉村一名代課老師的我,曾跟隨南陽鄉教師旅遊團到蓬萊仙洞一游。不曾想,時隔36年之後,竟然能夠舊地重遊,真是幸哉樂哉。蓬萊仙洞位於杜村境內,相傳該村落為晚唐著名詩人杜荀鶴的故鄉。那麼,蓬萊仙洞就不再是一個普通的旅遊景點,而是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景觀了。
回石台縣城住宿了一晚,第二天清晨,我在戀戀不捨中告別四周蒼翠青巒雲霧繚繞的石台縣,驅車沿着秋浦河前往下一站——池州城區平天湖。
天公作美,淡淡的雲,微微的風,秋浦河在和煦的陽光照耀下被兩岸青山簇擁着,更顯風情萬種,碧水清波,小車像魚兒似的歡快地向「母親河」懷抱的深處撲過去,撲過去。興奮之情在心底開始像潮水般的漸漸往上溢了。自1994年離開家鄉之後,在他鄉打拚的日子裡,也曾遊走過大江南北,骨子裡一直以九華山自詡,不承想秋浦「母親河」同樣值得驕傲。或許是秋浦河太寬闊綿長了,「母親河」的水太有胸懷和柔情了,以致兩岸的青山酷似戀人般的矜持與端莊。
秋浦河,池州大地上流淌着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她以詩仙吟唱着的豪情哺育着兩岸人民繁衍和發展。網絡時代,拍照發朋友圈似乎是規定動作,我沿着秋浦河行行攝攝,看不夠的秋浦秀麗山水,吸引着我一路駐足,流連忘返。不知不覺中車行駛至一個叫大龍灣的地段,發現此處風景美妙至極,有種夢裡曾相識的幻覺。於是,情不自禁地將車子停在河邊,下車,佇立在河岸觀景台,憑欄眺望,極目兩岸,青山綠水水天一色,仿佛是上蒼隨手塗抹之神采水墨之傑作也。秋浦河的水,晶瑩中透着翡翠般的質感,既有寶石般的靜態美,又有水晶般的動態美,彰顯生態池州的自然美。不遠處,斜對岸龍之灣處的懷抱里,停泊着一艘烏篷船。我雖不知它的主人是誰?但我猜想,一千多年前,詩仙李白肯定是坐着這種小烏篷船徜徉在秋浦河上,於是才有了《秋浦歌十七首》吧? [1]
作者簡介
傅建國,1963年5月生,安徽青陽人,現居溫州。曾務農,代課,做篾匠。長期從事皮革銷售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