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遵義沙灘文化中學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遵義沙灘文化中學位於「沙灘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華文化第一村」的遵義縣新舟鎮沙灘村,地處新舟鎮最南端,是新舟鎮教育系統的重要門戶。我校有學生近700人,15個教學班,教師48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的有34人,專科學歷的有14人,任課教師的學歷合格率達100%。有高級職稱教師2人,中級職稱12人,初級職稱34人。

遵義沙灘文化中學占地面積2702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5448平方米,生均占地和校舍建築面積達到標準。綠化面積2000餘平方米,體育運動場地4620餘平方米。我校有兩棟教學樓、一棟學生寢室(可住700餘人)、一間食堂(可供300餘人同時就餐)。有圖書室1間,有可供師生借閱的圖書12793冊,理化生實驗貯藏室各1間、物理實驗室1間、化學實驗室1間、生物實驗室1間、微機室1間、多媒體教室1間、遠程教育[2]室1間。到現在還有一棟綜合科技樓正在修建之中。

目錄

歷史沿革

沙灘文化中學的前身是1958年9月誕生的「躍進中學」。在1983年9月,根據上級指示,中小學分設,「躍進中學」正式同禹門小學分離,遂更名為「禹門中學」,遷至現校址——沙灘村大山坪。之後,隨着國家的富強和社會的進步,加之各級領導對教育的重視,學校規模也得以逐漸擴大。

學校理念

學校自建校以來,就得到當地人民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懷和大力支持。在先賢們的精神感召下,全校教職工遵循「承先賢學風,育『四有』新人」的校訓,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教學理念,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為了弘揚沙灘文化,改善禹門中學辦學條件,鼓勵禹門中學全體師生奮發向上,幫助困難學子完成學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我校歷經一年多的精心組織,開展校內外的活動宣傳和動員,在我校歷屆校友的支持下,在2006年4月15日成立了禹門中學的「春暉助學會」。我校「春暉助學會」是以為該校貧困生籌集助學金為目標的一個團體,他是根據團省委「春暉行動」的有關精神,按照上級黨組織開展「三關工程」、對困難群體進行幫扶的要求,結合我校貧困生工作實際而成立的一個以我校校友為主的一個助學團體。

另外,為了弘揚「沙灘文化」,拓寬學校辦學平台,在各級黨政和有識之士大力支持下,我校(禹門中學)於2007年3月成功更名為「遵義縣沙灘文化中學」。另外,現在還在學校內修建了富有沙灘文化特色的文化牆、沙灘三賢等,進一步加強對「沙灘文化」的宣傳

學校特色

在學校管理和教學質量方面,近年來,沙灘文化中學的管理隨着體制的健全也在不斷的加強,各部門的工作在教職工代表的監督下做得有聲有色,為提高普及程度,鞏固普九成果,保證完成率達標。我校不斷加大對《義務教育法》的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力度,確保轄區內的適齡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在教學上,我校一直是堅持向45分鐘要質量,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多方面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愉悅,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減少厭學的情緒,進而減少、杜絕學生的流失現象。同時,我校的老師們也在教學中不斷的探討,提升自身的素質。近年來,我校教師的論文發表、參賽獲獎和學生獲獎也是日漸突出,越來越多。在開展「陽光體育」的活動中,我校是除了儘量保證學生的充足睡眠和完成兩操(課間操和眼保健操)外,在課餘時間,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競技活動,如乒乓球、籃球賽等,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又豐富了校園活動。

在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前,對貧困生採取「減、緩、免」等措施,使其能按時入學。在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中,學校先是建立並完善貧困生檔案,接着採取補貼、捐助等方式,使家庭困難的學生都能按時入學,使我校從未有因經濟困難而致輟學的現象。另外,我校還特別重視和關心外出務工農民子女、留守學生的正常上學,基本杜絕了我校轄區內的輟學現象。同時,我們學校還制定了相應方案與制度,建立控輟保學責任制,每學期開學初包保教師下村反覆做未入學學生的動員工作,確保適齡兒童少年輟學率控制在國家指定指標內,並把「控輟保學」工作納入到教師、班級的量化考核方案中,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重要依據。

在安全方面,我校高度重視校園內外的安全工作,積極開展創建平安校園活動,除了每會必講安全外,還建立健全學校安全工作的領導機構、規章制度、制定應對突發事件的《安全預案》,每月對學校的安全隱患都進行排查,落實安全責任到人;並進行了防震、防水等應急演練,加強對師生的法制安全常識教育,初步建立了校園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

所獲榮譽

我校教師獲國家級論文、案例獎勵的共14篇,發表省級論文50餘篇,獲省級優秀教師和省級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的有2人次;學生中如楊遠強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黎安偉、王遙升入縣一中後考入清華大學、楊誠誠獲國家發明專利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