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翰
鄧中翰,1968年9月5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微電子學、大規模集成電路及系統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集團創建人、董事長,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掛職) 。 1992年鄧中翰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1997年畢業時取得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學位,是該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畢業後加入IBM公司做高級研究員,並獲得IBM發明創造獎;1998年離開IBM回到硅谷創建集成電路公司Pixim Inc;1999年10月鄧中翰回到中國與國家信息產業部在北京中關村共同創建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並擔任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成功地開發出中國第一個打入國際市場的星光中國芯,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首家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IT企業在美國上市;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時年41歲);2010年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2017年鄧中翰院士工作站落戶湖南省湘潭高新區 ;2018年3月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委員 。 鄧中翰是領導的「星光」系列數字多媒體芯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中國國內外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於計算機、手機及監控等領域 。 [1]
鄧中翰 | |
---|---|
出生 | 1968年09月05日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鄧中翰 |
職業 | 科學家 |
知名作品 | 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時年41歲) |
目錄
人物經歷
1987年9月,鄧中翰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 [5] ,在大學期間,鄧中翰就在黃培華教授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 1992年6月,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後赴美留學,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先後獲得物理學碩士(1992年8月至1994年5月)、經濟學碩士(1996年1月至1997年8月)、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博士(1993年8月至1997年8月),成為該校成立130年來橫跨理、工、商三科學位的第一人。 1997年8月,畢業後加入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公司,做高級研究員(至1998年9月)。 1997年12月,結合硅谷的風險投資基金,創建了美國硅谷半導體公司Pixim Inc(至2001年6月),領導研製高端數碼成像半導體傳感器,市值達到了1.5億美元。 1999年10月,鄧中翰受中國政府之邀,作為留美華人代表歸國參加建國五十年大慶典禮,受到李嵐清副總理的接見。10月1,與國家信息產業部在北京中關村共同註冊成立了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承擔「星光中國芯工程」,鄧中翰擔任總指揮、首席專家。 2001年6月,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做訪問教授(至2002年6月)。 2002年,鄧中翰先後隨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周光召、信息產業部副部長曲維枝訪問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進行考察。 2003年,鄧中翰與吳鷹、丁健等一起發起了「數字中國」計劃,通過對數碼芯片的投資,鄧中翰要實現他「使中星微成為數字影像領域的領頭企業,將中國的數字影像技術產業作為一個整體帶向世界數字化前沿」的目標。 2005年11月15日,鄧中翰率領中星微電子首次成功將「星光中國芯」全面打入國際市場,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這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中首家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IT企業在美國上市。 2009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微電子技術),時年41歲,是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0年8月,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2011年5月,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2016年5月26日,北京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召開了北京市第三批高層次黨外代表人士掛職鍛煉啟動會,鄧中翰掛職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 2017年3月3日,以鄧中翰院士命名的「鄧中翰院士工作站」落戶湖南省湘潭高新區 。 2018年3月15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主席會議通過,當選為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 。
主要成就
1990年,鄧中翰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用量子力學解釋外太空射線對地球礦物質影響的論文,這篇論文讓他在第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脫穎而出 [7] 。1990年、1991年分別在雜誌《國際應用核物理學》及《中國科學通報》上發表3篇相關文章。1992年至1997年,在美國讀書期間,先後發表過二十五篇學術論文,並獲得威爾遜博士研究獎及楞次紀念獎,在國際固體電路年會上作論文課題報告。 1997年,加入IBM公司後負責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並申請多項發明專利,並獲得IBM發明創造獎。 2005年,鄧中翰領導開發設計出的「星光」系列數字多媒體芯片,實現了八大核心技術突破,申請了該領域2000多項中國國內外技術專利,取得了核心技術突破和大規模產業化的一系列重要成果,這是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芯片第一次在一個重要應用領域達到全球市場領先地位,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鄧中翰帶領「星光中國芯工程」團隊制定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天網」安防監控基礎信源SVAC國家標準。同時他還帶領團隊承擔國家物聯網領域的攻關任務,多款產品量產過億枚,並為國家電網大範圍解決南方冰雪災害發揮了關鍵作用 [9] 。 成果獎勵
2004年 「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3年 電網大範圍冰凍災害預防與治理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參與) 人才培養 截至2005年中星微電子上市前,鄧中翰領導的「星光中國芯工程」吸引了多位優秀的海外集成電路設計人才回國效力,培養了幾百名集成電路設計工程師,組建了一支中國國內頂尖的芯片設計團隊 。鄧中翰為數十名博士生和碩士生開設了《高等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程。 榮譽表彰
2003年9月 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 中共中央組織部等6部門 2003年9月13日 求是傑出青年獎」(「求是傑出青年成果轉化獎」)(4人之一)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03年11月28日 第八批「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45人之一) 2004年 北京十大傑出青年 北京市 2004年 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十周年傑出貢獻獎 北京市 2004年2月19日 2003中國半導體企業領軍人物」(9人之一) 2004年5月23日 第二屆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獎(17人之一) 2005年6月7日 首屆「首都傑出人才獎」 (5人之一) 北京市委、市政府 2005年9月24日 2005年度「傑出校友獎」之「青年領導者獎」 (2人之一)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2005年12月3日 2005十位聚人氣企業家(10人之一) 英才雜誌社、北京青年報社、 鳳凰衛視、新浪網四家媒體 2005年12月28日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獎年度大獎 (10人之一) 2005年12月31日 2005年中國民營經濟十大風雲人物 (10人之一) 中華工商時報編輯部 2006年1月13日 全國青少年「身邊最讓我感動的人」(13人之一) 2006年1月18日 2005全球100位華商品牌人物 (100人之一) 首屆華商領袖年會 2006年1月21日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10人之一) 2006年4月 2005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領袖 (25人之一) 2006年4月15日 2005最佳風雲榜最值得尊敬的海歸人物十佳 (10人之一) 中關村 2006年4月20日 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00人之一) 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06年4月27日 2005年度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 (11人之一) 2006年6月21日 2005年度海淀創新人物 (20人之一) 2007年12月18日 2007品牌中國年度人物 [13] 「優秀創業者」評選十佳之首 中關村管委會 北京市第五屆「科技之光」優秀企業家
社會任職
中國旅美科協常任理事、硅谷分會會長 北京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 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清華中星微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中心理事長 2001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第六屆) 2011年04月28日 西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2013年03月-2018年0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個人生活
鄧中翰的妻子為歌唱家譚晶 ,兩人在活動中結緣,於2009年結婚了,女兒於2014年春季誕生 。
人物評價
鄧中翰是中國大規模集成電路及系統技術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評) 鄧中翰在「星光中國芯工程」中做出了突出成就,被業界稱為「中國芯之父」。(北京工業大學評) 世界華人周刊 海外觀察第一站,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合作方。30歲棄美回國,最年輕工程院院士,他讓中國芯片產業看到了希望 你再也不需要與各種中介機構打交道,只要你的孩子夠優秀、夠獨立,我們就能提供一個適合他/她特點的留學之路,給他/她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他是中國工程院最年輕院士,妻子為著名歌唱家譚晶 翻開他的履歷,可以說的故事太多:1987年考入中科大地球與空間科學專業,隨後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伯克利的5年時間內取得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3個學位,是該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學成後他進入IBM工作...
學術論文
鄧中翰. 鄧中翰 用「特區」模式發展戰略新興產業. 《 中華兒女 》 ,2012 鄧中翰. 鄧中翰:中國芯從長城開始. 《 商務周刊 》 ,2006 農夫. 鄧中翰以自主芯片決勝人工智能時代. 《 綠色中國 》 2017 張巧玲. 鄧中翰:創新中國「芯」. 《 科學新聞 》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