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 - 开国上将
邓华 - 开国上将 |
邓华(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 ,湖南郴县人。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党代表、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八路军军分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辽吉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古田会议、长征、湘南起义、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等,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组织指挥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邓华
外文名称; Deng Hua
别名; 邓多华,字:实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10年4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0年7月3日
毕业院校; 南华法政学校 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 中共中央党校
代表作品 《关于我军装备现代化的问题》 《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几个问题》
职业; 军人
主要成就;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参加平型关战斗; 参加了百团大战 率部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和四平保卫战 率部参加辽沈、平津、湘赣、广东等战役,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 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组织指挥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
出生地; 湖南省郴州市鲁塘乡陂副村
信仰; 共产主义
军衔; 陆军上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0年4月28日(清宣统二年),邓华生于湖南省郴州(今郴县)永宁乡(今鲁塘乡)陂副村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幼年读私塾。
1925年,到长沙,先后入岳云中学、南华法政学校读书,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5月21日,"马日事变"后返回家乡。
土地革命; 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第7师政治部任组织干事。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1师第33团2营6连党代表 、第31团1营营委干事 、第31团党委组织干事 、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29年12月下旬,邓华参加了在上杭古田举行的红4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
1930年起,任红12军教导队、第1纵队3支队、第36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第3团、第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其中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曾率部协同红1团激战三昼夜,打退国民党军3个师的轮番进攻。
1934年6月,入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10月,随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红1师政治委员、红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役。
1937年冬起,任115师独立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政治委员、平西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并参与领导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年5月,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向冀东挺进,连克延庆、永宁、四海、兴隆等城镇,并配合中共冀热边特委发动和领导冀东20余县及开滦煤矿共20余万人的武装暴动,建立了约10万人的抗日武装,初创了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0年3月,领导组建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织领导部队巩固和扩大雁北抗日根据地。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中,曾亲率一个营夜攻南坡头据点,消灭日军70余人。
1941年秋起,任晋察冀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地委书记,组织领导分区军民多次打破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
1944年3月,率部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政治委员。11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任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
1945年12月,任辽西(后改为辽吉)军区司令员,组织部队在辽西地区发动群众,剿灭土匪,建立人民政权。
1946年,率部先后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和四平保卫战。
1947年4月,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在东北秋季攻势作战中,率部主动出击,17天内连克法库、彰武、新立屯、阜新、新邱5城,歼敌3个师,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通令嘉奖。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后,任第44军军长。平津战役中,曾根据前方态势,提出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的建议,被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共总前委所采纳。
1949年1月,受命指挥东集团,参与指挥解放天津的战斗。5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湘赣、广东战役。
建国之后
新中国成立后,兼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建国之后的邓华
1950年,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以两个军的兵力乘木帆船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突破并摧毁国民党军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7月任第13兵团司令员。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司令员彭德怀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1951年7月,作为志愿军代表参加停战谈判。
1952年6月,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织指挥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
1953年7月,在著名的金城反击战胜利后,邓华正式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1954年,回国,先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1955年11月,组织导演了有陆海空三军参加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
1959年,受彭德怀错案株连被撤职。
1960年,任四川省副省长,在5年多的时间里,曾深入170多个县市、数百个厂矿和千余个农村社队进行调研。
1977年后,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邓华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主要成就
抗日成就
平型关参战 1937年9月,在平型关前线,邓华作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政训处主任(同年10月八路军恢复政治委员制度,邓华改任该团政治委员)会同团长杨得志指挥所部,参加该师迎战猖狂一时的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的战斗。平型关之战共歼日军1000多人,取得了中国军队抗战的第一个大胜利。
晋察冀抗日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邓华被任命为涞灵战役左翼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第1、第2、第6、第26团和察绥支队,共进行大小战斗9次,歼日伪军500余人。
1941年9月19日,邓华率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主力在古树台附近设伏,毙伤日军150余名。 仅留一个连在南北强安地方,运用麻雀战牵制日军3000多人,从上午10时直打到下午5时,打死日军达120余人。
1942年1月至8月,邓华率第4军分区与日军战斗2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 9月至12月,邓华率第4军分区军民共歼日伪军812名,摧毁堡垒11个,恢复和开辟村庄144个。
1943年2月1日至10日,邓华指挥主力部队攻克西口头、三打刘库池、夜袭东寺、强攻谭庄,共毙伤日伪军782名。9月至12月,第4军分区军民共与日伪军作战432次,歼日伪军2400余人。
解放战争成果
辽西夺五城 1948年9月底,邓华指挥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1师远距离奔袭,一昼夜强行军90公里,于10月1日拂晓前包围法库,全歼国民党守军暂编第177师。接着又指挥第7纵队主力夺彰武、下新立屯、克阜新、取新邱、攻黑山,连战皆捷。17天时间,接连拿下5城,歼国民党军3个师,受东北野战军总部通令嘉奖。
围歼廖耀湘
1948年10月20日至28日,邓华率第7纵队急行军北上,参加在黑山、大虎山地区围歼廖耀湘兵团之战。第7纵歼廖兵团1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49军军长郑庭笈等高级将领多人。
指挥打天津
1949年1月14日,邓华指挥两个纵队由东向西突破天津国民党守军防御工事,与兄弟部队一道,经29小时激战,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了天津。
指挥攻海南
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军强渡琼州海峡,全面进攻海南岛,发起了消灭国民党薛岳守军10万人的海南岛战役。第四野战军邓华、洪学智指挥的第15兵团2个军11万人于17日凌晨突破了薛岳部海陆空军对海上的封锁,在海南岛北部海岸强行登陆,至4月30日,攻占海南岛国民党军最后一个据点榆林港。5月1日,宣告全岛解放。 海南岛战役共歼国民党守军3.3万余人,击毁飞机2架,击伤军舰5艘,击沉军舰1艘。 邓华直接组织指挥解放海南岛战役,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的先例,创造了用落后的木船战胜现代兵舰的奇迹。
抗美援朝
决战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委邓华直接部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带领4万余将士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同联合国军6万余人鏖战43天。联合国军调集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歼灭联合国军2.5万余人,击落击伤联合国军飞机270余架、坦克14辆、大炮60余门。粉碎了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指挥的攻势,守住了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
金城反击战
1953年7月13日夜,邓华组织指挥金城反击战,1000余门大炮,发射了炮弹1900余吨 。共歼李承晚的军队达7.8万余人,活捉伪"首都"师副师长,战线向南推进了178平方公里, 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迫使美方于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主要作品
《论青年人生观》
《渡海作战几点经验》
《偷渡与强行登陆作战经验》
《帆船对军舰作战经验》
《雄狮飞渡天险,踏破伯陵防线》
《对美敌作战的初步经验》
《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
《关于积极防御作战的若干战术问题》
《反登陆作战战术问题的研究》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三年来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经验的介绍》
《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
《关于我军装备现代化的问题》
《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几个问题》
亲属成员
父亲:邓养源
原配:邱青娥,郴县华塘乡社里人,1925年冬,由父母做主,与邓华结婚。
夫人:李玉芝
儿子:邓穗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副研究员。
长女:邓青青
二女:邓燕
三女:邓英
亲属成员
所获荣誉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轶事
主动让贤
1951年春天,陈赓和宋时轮率兵入朝作战后,鉴于陈赓在军内威信很高,而宋时轮也是位老资格的将领,邓华提议由陈赓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宋时轮任第二副司令员,自己担任第三副司令员兼第十三兵团司令。彭德怀斟酌了一番后回绝了邓华的请求。1951年5月15日,邓华以他个人的名义,向中央军委总干部部并毛泽东主席发了电报,再次提出主动让贤。5月27日,彭德怀向毛泽东主席发电,要求邓华留任第一副司令员。6月1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彭德怀建议,邓华位子不变。
人物评价
新华社:邓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五十多年。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决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邓华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元帅彭德怀:邓华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部长何雷:邓华指挥作战,善于抓住重点,挈领全局。邓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有文化、善学习、爱思考,既有丰富实战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一员战将。邓华在作战指挥实践中,从不囿于现成的结论、原则,而是随着时空诸方面条件的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敢于立论、善于创新。
后世纪念
人物墓址
邓华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十渡村平西烈士陵园
人物故居
邓华故居湖南省郴州市鲁塘乡陂副村,是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诞辰
2010年4月22日,在邓华诞辰100周年之际,军事科学院举行邓华军事思想研讨会。
2010年4月27日晚,郴州在湖南省昆剧团古典剧院隆重举行纪念邓华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
2010年4月28日,郴州市举行纪念邓华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纪念文集
《邓华纪念文集》,由"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百年功勋追思"、"文献与遗著"和"传略年表"等4部分组成,75万字,2010年06月01日,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邓华纪念文集》
艺术形象 画传 《邓华画传》,收录了邓华的历史照片200余张,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传记 《邓华将军传》,传记文学,作者罗印文,1995年08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电视 《解放海南岛》,电视连续剧,龙沐春饰邓华,2010年10月05日,CCTV-1综合频道首播。[1]
参考文献
- ↑ 邓华上将跟随彭总的时间不长,为何却不惜被罢官,也要维护彭总?,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