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鄧峪村石塔造像

鄧峪村石塔造像
圖片來自文匯報

鄧峪村石塔造像,又稱鄧峪石塔,原本位於中國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城南9公里的鄧峪村,1965年5月24日入選第一批(調整)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據塔身題記,此塔雕刻於開元八年(公元720年)。鄧峪石塔通高3.20米,平面方形,周長3.65米,基座為八角形。自下至上分為底座、塔身、塔檐(含平座)、塔剎。塔身四方,高1.77米,通體浮雕並加彩繪,塔身中部四周飾以石欄、石柱,柱身刻有二龍戲珠,,四面各雕主尊佛像一尊,頂部邊檐刻有花紋圖案,塔身下側佛座以上刻有「大唐開元八年歲次庚申三月寅朔十五日戊辰雲騎尉耿立」[1] 。評論稱,鄧峪石塔佛像造型端莊,臉型圓潤,體態豐腴,神態沉穩,衣紋流暢,帶有鮮明的盛唐風格。頭光、肉髻、面相、胸腹、雙腿、衣飾等處的細節處理突出體現了開元時期的造像特色。1996年,塔剎被盜,下落不明。1998年,塔身被盜,後來被賣到台灣。2015年,藏家將塔身捐給中台禪寺,中台禪寺則將塔身無償捐贈給山西博物院。石塔的底座、塔檐一直保存在鄧峪村,塔身現由山西博物院收藏,塔剎沒有音訊。

目錄

歷史

鄧峪石塔是一座唐代造像塔,雕刻於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塔身刻有題記「大唐開元八年歲次庚申三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張馭寰《古建築勘查與探究》提到,石塔位於鄧峪村的一座古廟之中,當地人聲稱此塔是農民從耕地中挖出來的。[2]1965年5月24日,鄧峪村石塔造像被列入第一批(調整)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3][4][5]

1996年,石塔塔剎被盜,此後下落不明。[6]1998年9月10日,石塔塔身亦被盜。據時任榆社縣文管所所長王太明回憶,當時數名盜賊持槍作案,文保人員趕來之後被竊賊用鐵絲綁在柱子上打暈。保管員被綁了一夜。次日村民報案。[7]兩年後,警方抓獲了盜賊,盜賊供述已經以60萬美金的價格把塔身賣到了台灣。十餘年間,文物工作者都沒有得到塔身的消息。[8]鄧峪石塔底座、塔檐仍保存在鄧峪村。[6]

2015年,台灣私人藏家將塔身捐給了中台禪寺[7]中台禪寺開山方丈釋惟覺得知石塔塔身來自山西後,願意無償將其歸還。2016年2月,中台禪寺常務副住持釋見尊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主動提到中台禪寺有一件石塔可能是山西省失竊文物,希望大陸方面協助確認,若確認來自山西,中台禪寺願意返還。2016年4月8日,惟覺長老圓寂,捐贈石塔的遺願由弟子見燈負責。2016年5月,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赴榆社實地考察,初步確認中台禪寺藏品即屬鄧峪石塔。2016年7月,山西省文物局組織專家赴台灣鑑定,認定中台禪寺的石塔塔身與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檔案和相關圖書中鄧峪石塔的石質、形象、色彩、題記等完全吻合,確認其為鄧峪石塔的塔身。2016年8月13日,在中台世界博物館落成大典上,山西博物院院長石金鳴與中台禪寺常務副住持釋見尊共同簽署《台灣中台禪寺向山西博物院捐贈文物協議》,並舉行捐贈儀式。2017年1月19日,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劉正輝帶隊赴台組織文物接收。1月24日,塔身運抵山西博物院。根據之前國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的決定,塔身由山西博物院收藏。2017年4月16日,由國家文物局、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台灣中台禪寺捐贈唐代鄧峪石塔塔身回歸儀式」在山西博物院舉行,鄧峪石塔塔身正式入藏山西博物院。為展示石塔全貌,文物工作者依原物仿製了底座和塔檐,依照資料仿製了塔剎,與塔身組合在儀式上亮相。[6][8]同日,山西博物院舉辦的「歸來:唐代鄧峪石塔特展」開幕,展期至5月21日。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在捐贈儀式上表示,將儘快完善榆社鄧峪原址的安保條件,使塔身與塔座、塔檐合一。[9]

形制

 
鄧峪石塔塔身,四面各雕一主尊佛像
圖片來自西貢解放日報

鄧峪村石塔造像為砂岩質,通高3.20米,自下至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含平座)、塔剎四部分套合組成。[6]

底座下部為圓形,刻有覆蓮。底座上部為八角形,上下各有兩重枋,枋面無雕刻。上下兩重枋之間的束腰部分,每面刻有一力士,空白處刻有供養人姓名。[4][10][11][12]

塔身略呈方柱體,高1.77米,通體浮雕並加彩繪。四個面各雕有一主尊佛像,四個邊棱雕有串珠形柱,上、中、下部各雕有束蓮裝飾。正面主尊佛像着通肩袈裟,帶有火焰形背光,結跏趺坐在由兩位力士承托的束腰蓮花座之上。正面轉角的串珠形柱上各盤有一條龍,龍頭位於佛像之上,兩龍龍頭相對。右側面主尊佛像為倚坐,穿通肩袈裟,雙足各踏在一朵蓮花之上,兩朵蓮花由同一位力士承托。力士左側刻有兩列題記,其中可辨識的有「李沖暉」三個字。左側面主尊着通肩袈裟,帶有火焰形背光,結跏趺坐在須彌座蓮台之上,蓮台由一位力士承托。須彌座束腰處有題記「大唐開元八年歲次庚申三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題記一側刻有「雲騎尉耿玄?」(最後一字不清,可能為「質」字)。據考,雲騎尉是唐朝中下級武官正七品。另一側刻有「耿玄慶」,力士右側刻有「王懷貞」。背面主尊也穿有通肩袈裟,帶有火焰形背光,雙手置胸前,站在須彌座蓮台上,須彌座束腰處有題記「李玄受、李沖玄、李還福」。[6][11]

塔檐也呈八邊形,上面有一平座。塔檐之上為塔剎:平座之上的第二層塔身為八邊形,每面刻有力士,第二層塔身上為八角頂,其下疊澀出檐三層。[12][6]

評論認為,鄧峪石塔美觀大方、古樸莊重[5],佛像造型端莊,臉型圓潤,體態豐腴,神態沉穩,衣紋流暢,盛唐風格鮮明。頭光、肉髻、面相、胸腹、雙腿、衣飾等處的細節處理突出體現了開元時期的造像風格。鄧峪石塔對唐代佛教藝術、唐代雕刻藝術等研究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9]張馭寰曾在書中評價「這是唐代造像塔中最精彩的一座」。[2]

參考文獻

  1. 鄧峪村石塔造像,百度百科
  2. 2.0 2.1 張馭寰. 古建築勘查與探究.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8-06: 279. ISBN 7-80519-075-5. 
  3. 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今日山西網. [2012-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4. 4.0 4.1 崔乃夫 (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 第5卷.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2-08: 7351. ISBN 7-100-03254-7. 
  5. 5.0 5.1 胡德榮 (編). 榆社縣誌.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09: 541. ISBN 7-80598-317-8. 
  6. 6.0 6.1 6.2 6.3 6.4 6.5 唐代石塔塔身流失近20年後回歸山西,尚有部件下落不明. 澎湃新聞. 2017-04-16 [2017-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8). 
  7. 7.0 7.1 唐代鄧峪石塔海外流轉20年 中台禪寺捐贈回歸山西. ETtoday. 2017-04-17 [201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8). 
  8. 8.0 8.1 鄧峪石塔塔身流失20年後終回家. 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7-04-18 [201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8). 
  9. 9.0 9.1 鄧峪石塔塔身回歸山西. 山西日報. 2017-04-17 [201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8). 
  10. 張馭寰. 中國古塔集萃 2.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0-03: 72-5. ISBN 978-7-5618-3371-1. 
  11. 11.0 11.1 張馭寰. 張馭寰文集 第5卷 中國古塔 1.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8-01: 216-7. ISBN 978-7-5034-2037-5. 
  12. 12.0 12.1 張馭寰. 中國塔.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0-12: 96. ISBN 7-203-04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