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那时书香(红山飞雪)

​​ 那时书香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那时书香》中国当代作家红山飞雪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那时书香

那时,我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

学校坐落在半山坡,山在城市的西边,山下有一座村庄,叫做“八里庄”。距离城市中心正好八里路。

学校的主体建筑是两栋青砖灰瓦的两层小楼,一栋,教师办公;一栋,是师生的宿舍楼。前面,几排平房,是教室;小楼的后面,是一园子蓬蓬勃勃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以及自自然然的野草。一道红砖围墙,四四方方,将一个偌大的校园围起来,聚拢起一院子书香氤氲。围墙的外面,是连绵的山,莽莽苍苍的林,还有一山的鸟飞虫鸣。

学校后山的第二座山峰,有一座寺庙,不知有多少来历,经历了多少岁月,隐藏在森森松柏间,几近与世外隔绝。站在学校的宽敞处向上望过去,可以看见树木掩映中的檐角,一闪一闪,发出金灿灿的光,那是佛家的色彩。山上有一座寺庙,山下有一座学校,钟鼓敲击相应,琅琅之声相闻。只不过,一个在读书,一个在念经,各讲各的学,各布各的道。那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过第一座山峰,那里是佛门禁地,红尘之外;下了第一座山峰,则是书香满园,子曰诗云。两种文化场所,一个博大精深,一个源远流长,在一座山中自然和谐地共存着。

两栋古色古香的小楼,将校园一分为二。前面,是简朴的平房,挺拔的白杨树,是学生刻苦用功的学习场所;后面,绿树成荫、清幽遍地、花香绕径,是师生休闲、娱乐的场地。两栋小楼,东西各挂一横幅,左书:“要做好先生,”右书:“先做好学生。”时刻在提醒莘莘学子,未来的路,需从今日走好,也在时时鞭策着我们这些先生。

那时,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虽然山上山下被一道高墙隔开,但校园里的树木,仍是山上树林的延续。佛光的普照,书香的熏陶,校园里的树木仿佛格外葱茏、苍郁,花花草草也颇有仙风道骨的神韵、饱学之士的风采。桃花、杏花、迎春花、丁香花......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松柏以及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树木,济济一堂,北方所有能够生长的树木,仿佛都集中在这里,像校园里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自由自在地成长,多姿多彩地绽放。

红砖铺地的小径,曲曲折折、掩掩映映地伸展,把人的目光引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石桌,石凳,不时从林中闪现出简约的草亭,让这书香亭苑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意趣。

几棵高大的丁香树,立在一组石桌、石凳的边上。春天,顶一冠披披拂拂的花儿,将那一缕缕,一片片花香,四下弥漫。无论你是谁,在这里坐一坐,打开书页,凝神阅读。你,还有你手中的书册,都会花香馥郁,历久弥新。夏天,洒一地阴凉,给那些痴情的他、专注的我,让所有读书的人,沐浴清幽与清凉。而这些石桌石凳,自然宾客不断,一座难求。学生来,教师也来。那时,我许多文章,就是在这石桌、石凳上创作的。

胡老师与我一个办公室,都教授现代文选,可他却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填词作赋,平平仄仄,常常是一挥而就,手舞足蹈,情不能自已。用现在的话说,他有许多的粉丝,跟着他学习古典诗词。晚饭后,他就会在后花园的草亭,或慷慨悲歌,或浅唱低吟。他那些具有浓郁古典韵味的诗词,连那些花花草草都为之沉醉了。他平日里不修边幅,家常的衣衫,老伴亲手做的布鞋,加之及耳的长发,飘飘洒洒、磊磊落落,颇有些民国的风范。忘情处,特别是酒至半酣,就会放浪形骸,俯仰天地,或长歌当哭,或潸然泪下。那浑然忘我的境界,让那些喜欢他学生们痴迷,跟着他,或悲或喜,或痴或狂。

他和他的学生们,是书香文苑中的奇葩

那时我尚年青,同许多学生一样,住在宿舍楼里。早晨,同学们都到前面操场出操。我就走进幽静的后花园,看鸟儿翻飞,闻花香缕缕,听那些树叶在枝头窃窃私语。这里虽然是独处的校园一座,却并不孤独寂寞。山上的鸟儿不时飞来又飞去,带着寺庙袅袅的佛香飞来,站立在树的枝头,倾听书页翻动的声音,让佛的恩泽,抖落在书的页面上。

最常见的是麻雀,那是一群小精灵。它们经常一群一群飞翔,沾着佛光,带着禅意,像一片片菩提的落叶,轻盈、飘逸。它们从山上的树林飞到校园的树上,然后,纷纷落下,散布在石桌、石凳、还有砖铺的小径、茵茵绿草间,点点跳跳,捡拾学生们不经意间遗落的唐诗宋词,裹着花香的诗句。见你在那儿坐着,并不惊慌,歪着头看着你。你一动,“哄”地一下,它们四散飞起,叽叽喳喳地隐入山林深处。

清晨,是鸟儿们练嗓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鸣,从树的缝隙传来,有的清脆、有的低沉、有的嘹亮;有的短促而黯哑,如同悲愤难当的慨然一叹;有的悠长而清越,像一位歌者的长吟,直冲云霄。“咕咕——咕咕”,这浑厚的鸣叫,让所有的鸟儿都闭了嘴。“布谷——布谷”,这是农人心里最吉祥的鸟鸣,即便是在这学校里的后花园,它也是一鸟发声,百鸟噤言。或许,这些鸟儿们听惯了音乐班学生们的浅吟低唱,或许,它们认为自己才是大自然天生的音乐家,在这个晴朗的早晨,组织一场盛大的演出吧。各种各样的声音从树林里传出,听得见,就是看不见。蹑足前行,不知在什么地方,“扑啦啦”惊起一只,或是几只鸟儿,一边鸣叫着,一边飞向高邈的天空。你站在那里,看着那些鸟儿像飘絮一样消失,不觉生出一丝的惆怅。

傍晚,树睡了,鸟儿睡了,整个校园,甚至整座山都进入了睡梦里。只有虫儿还醒着,整座山,一座校园,都成了昆虫的世界。唧唧,唧唧,唧唧复唧唧......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的虫鸣,多么像老夫子、还有那些学子们在吟哦那长长短短的宋词、深深浅浅的元曲啊。这些裹着花香、笼着睡意的虫鸣,将一个偌大的校园烘托得愈加静谧、安详。躺在床上,有这么多诗句为你吟诵,有这么多的虫儿为你催眠,任你有多么重的心事,也会枕着高高低低的虫鸣,安然入睡。

学校的后花园,是树的世界、花的世界、鸟儿的世界,是教师和学生们的世界。

一日黄昏,没课。我独自一人,手捧一册宋词,踏着一地黄昏,漫步花园小径。忽然,在一个曲径转弯处,瞥见林中有人影闪过。一瞥之中,他们看见了我,我亦看见了他们。他们一惊,我亦一惊。他们藏匿,我无意窥见了人家的秘密,觉得有些唐突,也默然原路退回。无可奈何轻移步,小径黄昏独徘徊。第二天,早上第一节,是我的文选课。走进教室,随手在黑板手书李清照《如梦令》一阕。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满座茫然,只有两人低头不语,欲说还羞。

时隔多年,那座山,那寺庙的晨钟暮鼓,那校园的鸟语花香、琅琅书声,仍在记忆中,难以忘却。

那时书香,至今犹有余韵。

[1]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