邨居即景
作品欣赏
闲居无所事,
散步宅前田。
屋角炊烟起,
山腰宿雾〔1〕眠。
牧童横竹笛,
邨媪〔2〕卖花钿〔3〕。
野鸟相呼急,
双双浴水边。
(一九〇七年春作)
写作背景
作者辑录《敝帚集》时,注写作时间为“一九〇七年春”。四川乐山文管所编《郭沫若少年诗稿》(以下简称《诗稿》)亦收该诗,系通过作者早年作业本上手抄的诗作整理而成。《诗稿》依据作品内容或作者亲友回忆,推测写作时间为“一九〇四年前后”,“满十三岁时在乐山沙湾故里,即兴所作”,是迄今发现作者“最早的诗歌作品”。《诗稿》编者转述作者大侄女郭琦回忆:作者在家塾绥山馆读书期间,“他带着弟妹侄女们到屋后的小沟边钓鱼,看到了乡村的美丽景色,顿生诗意,吟成此诗”。《诗稿》编者和郭琦此前未见过《敝帚集》,相信上述忆叙的情景是真实的,但作于“一九〇四年前后”的结论和“顿生诗意,吟成此诗”的描述,缺少第一手材料支持。
注释
〔1〕宿雾,《诗稿》据作者作业本上的抄稿,作“浓雾”,应作“宿雾”。“宿雾”乃先一日夜间生成之雾。山中宿雾一夜不散,翌日更浓,眠于山腰,在作诗炼字上似比“浓雾”更佳。
〔2〕邨,规范作村。媪,老妇。
〔3〕花钿,用金银铢翠制作的饰品。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1]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