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邱宗岳(1890~1975),1890年6月5日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邱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他自幼好學,5歲進私塾,讀《四書五經》 。1905年應秀才考試,名列縣榜榜首,嶄露頭角。當時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帝國主義列強紛紛染指亞洲大陸,舉國上下力主維新圖強。16歲時,他毅然拋棄舊學,到杭州府學堂求新學(該校後改名宗文中學、杭州第一中學),開始接受新思想、新知識,受「科學救國」和「教育救國」的影響,他勤奮讀書,1910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剛剛成立的清華留美預備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1911年4月入學,7月即與胡適等人被首批選送去美國留學,成為清末最早出國學習理工科的留學生之一。曾任民主促進會天津市委員會委員,當選天津市政治協商會議第一、二、三屆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

邱宗岳
原圖鏈接 來自ZHISHIME網
邱宗岳
出生 1890
浙江省諸暨縣人
逝世 1975
國籍 中國
職業 化學家
知名作品 南開大學化學系創建人、理學院的奠基者之一

目錄

人物年表

1890年6月5日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 1896—1905年在本村家塾學習,並於1905年應秀才考試,名列縣榜榜首。

1910年考取庚款留美預備班清華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

1911年4月—7月在清華學堂學習。

1911年8月—1915年6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獲學士學位。 1915年7月—1916年9月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學習。

1916年10月—1920年6月在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獲化學科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1920年8月—1921年6月任開封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教授。

1921年8月—1928年6月任南開大學教授兼化學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和大學部主任。

1928年9月—1929年6月任廈門大學教授兼化學系主任。

1929年8月—1938年8月任南開大學教授兼化學系主任、理學院院長。

1938年9月—1946年6月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1946年9月—1975年6月任南開大學教授、化學系主任。其中1946年至1952年兼任理學院院長。

1975年7月8日病逝於上海。

主要經歷

1911年邱宗岳公費赴美留學,攻讀自然科學,先後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校攻讀,後獲得克拉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在河南任教。1921年受聘於南開大學教授兼系主任。1928年至1929年在廈門大學化學系任教授,後回南開復職。 抗戰時期隨師生入雲南,任西南聯大教授。1945年南開返津復校後,邱宗岳擔任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為南開化學系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建國後,邱宗岳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協委員。 邱宗岳在克拉克大學讀書時,學習成績優秀(專長物理化學),為當時的理論化學權威、著名化學家路易斯(G.N.Lewis)所器重。他曾在那時從事過熱力學與相律學的研究,並在美國發表過論文。他通曉英文、德文、法文、後來又學習了俄文。

社會貢獻

在美國學成邱宗岳之後,邱宗岳於1920年秋回國。當時憑他的學歷完全可以找到較高待遇的工作,可是他不願周旋於官場。在河南開封留美預備班任教一年後,受張伯苓校長的教育救國精神的感染,1921年他來到創建不久、待遇很低、困難重重的私立南開大學任教,並創建了化學系,任主任。這是繼北京大學之後,在中國建立的第二個化學系。1922年邱宗岳又與姜立夫、饒毓泰二教授組建了南開大學理學院,成為奠基人之一,併兼任理學院院長。早在抗日戰爭之前,該理學院就已經培育出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如化學家伉鐵鐫、植物學家殷宏章、物理學家吳大猷、數學家劉晉年、江澤涵、陳省身等。 南開大學化學系初創時期困難很大,沒有實驗室,不得不借用南開中學的實驗室。因當時南開大學是私立學校,經費需靠向官紳募捐來維持,用邱宗岳的話來說:「當時所謂辦教育,實際上可以說是慘澹經營」。學校的經費緊張得連最簡單的玻璃器皿都很難購置,他總是把一個錢當作兩個錢來用,購買軟木塞都親自去一個一個地挑選。他對化學系的工作事必躬親,兢兢業業。後來他曾笑談說:「我沒有經濟不清的問題,化學系是我的,我的也是化學系的。」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邱宗岳勇於開拓,他首先開設定性分析、高等無機化學及實驗課,後來又相繼開設熱力學、定量分析、相論、理論化學、普通化學等課程。他教學認真,條理清楚,立論嚴謹。他把西方近代化學的最新成就帶到課堂上,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有一次,美國羅氏基金團到南開大學參觀,聽他講課,驚讚不已。他講課的特點是語言簡練,不求多,但求精,有重點。方法是重說理,循序漸進,聽過他講課的學生曾有這樣的比喻,邱先生能把複雜的概念講得象清水一樣清晰透徹。他以嚴格認真而著稱,這是他教學上的另一特點。儘管他講授的一些課程已經有幾十年的經驗,但每次講授時,總像對待一門新開的課那樣認真準備,學生的習題和小考試卷助教改過之後,他還要親自再看一遍,大考試卷總是他自己親自批改。他經常告誡青年教師:「要想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除了要看自己已經講了多少、講清楚了多少以外,更主要的是要看同學們吸收掌握了多少。」他曾說過:「我即使培養不出來高水平的研究生,也要培養出更多的合格的本科生。」南開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的中老年教師基本上都是他培育起來的。

邱宗岳滿腔熱情、艱苦創業的精神,為南開大學化學系的工作奠定了基礎。1922年11月部分儀器從美國運到學校。當時沒有實驗管理員,請理科學生擔任。1923年楊石先教授來校,同時第一屆唯一的一名學生畢業,被留校任助教,負責化學實驗室。至此,化學系共有教授3人、助教1人,實驗室1個,化學系始初具規模。從1927年到1937年,化學系的學生始終沒有超過30名,實驗室包括當時預科學生的化學實驗室在內也只有4間,條件一直是較差的,但他始終精心安排、努力開創,從一點一滴做起,使化學系逐步發展壯大起來,他視校為家,「七七」事變後,南開大學被日軍炸毀,他留守天津,負責看管從學校搶運出來的部分儀器圖書,直到1938年全家才遷到昆明,繼續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敗,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當時邱宗岳雖為著名教授,生活卻困難到連房租都交不上,有時需以變賣衣物或搞些副業來維持生計。但即使他生活潦倒,卻堅決頂住了國民黨高官厚祿的利誘,始終堅守在教學崗位上。

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西南聯合大學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都在做復校的準備。邱宗岳與楊石先商議,如何把南開大學化學系辦出特色,他們決定化學系的發展方向是先以有機化學為重點,然後逐漸全面地發展起來。於是楊石先到美國去考察和訪問,為南開化學系邀請了物理有機化學家高振衡、金屬有機化學家王積濤、有機化學家陳天池、高分子化學家何炳林和農藥化學家陳茹玉等教授前來執教,致使該系有機化學的師資力量雄厚,並且以注重學生的基礎理論教育和實驗訓練而聞名於全國,成為中國的主要化學教育基地之一,為國家培養出大批科技人才。 邱宗岳雖然是以化學為專業,但在建築方面亦有特長。南開大學於1923年建成的「思源堂」就是由他親手設計和督建的。這座三層高的大樓半層臥在地下,經濟、實用、宏偉。70年來這座大樓雖然經過日本侵略軍炮火的洗劫和唐山大地震的震撼,至今仍然屹立在南開校園之中,成為日本侵略軍轟炸後僅存的一座建築物。

創系興國

20世紀初,人們觀察一個國家工業發達的程度,首先是看化工工業。而當時的中國社會尚處於貧困狀態,民間工業規模有限,化工產業因其需要高新技術的支持更是少有人敢於涉足,這就使中國化工工業陷入了發展困境中。以制酸工業為例,二三十年代,中國制酸工業剛剛起步,全國只有上海一家硫酸廠,限於產量,只在南方地區銷售,北方的硫酸市場則完全被日貨壟斷。這種狀況令一直把治國、強國、富國視為教育目標的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無比心痛。為了振興民族化工業,使中國化學工業發展不再依賴外國的技術,張伯苓頂着缺乏辦學資金的壓力,毅然決定在南開大學成立化學系,並聘請留美博士邱宗岳為系主任。1921年,南開大學化學系成立,它是繼北京大學化學系之後,我國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化學系之一。 化學系首屆只招收了四名學生,邱宗岳和1923年來校任教的楊石先教授通力合作,不僅承擔了全校的化學教學和實驗課程,還負責帶領助教,籌建實驗室。可以說,邱宗岳和楊石先是南開化學學科的奠基人,沒有他們就沒有南開化學今天的輝煌成就。邱宗岳於1920年留美學成後歸國,當時憑他的學歷完全可以找到較高待遇的工作,但他受張伯苓校長「教育救國」精神的感召,於1921年來到創建不久、待遇不高的私立南開大學任教。南開大學化學系初創時期困難重重,學校的經費緊張得連最簡單的玻璃器皿都很難購置。邱宗岳那時總是把一個錢當作兩個錢來用,購買軟木塞都親自去一個一個地挑選。在授課中,他以清晰的思路、簡練的語言把西方近代化學的最新成就帶到課堂上,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1922年,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擬捐助南開大學理科教學,該會駐華代表提出要親自聽中國教師講課,校長張伯苓將這一重任交給了邱宗岳。邱宗岳滿懷信心登上講台。他的定性分析課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把複雜的概念講得像清水一樣清晰透明,令聽他課的美國代表驚讚不已。不久,洛克菲勒基金會決定為南開大學建築科學館提供費用,並捐助科學館的儀器設備。1923年,由邱宗岳親手設計和督建的「思源堂」落成。後來師生們笑談,邱先生的一堂課為南開贏來了一座樓。

人物評價

為了學習蘇聯的先進科學,1952年夏天,63歲的邱宗岳冒着酷暑開始學習俄文,並且主動要求參加俄文學習班的考試。為了克服年紀大、記憶力衰退等弱點,在他接觸第一本俄文書的時候,他把成串的生字按它們的第一個字母的順序逐個排列下來,編成生詞表,每天都要讀上幾遍。就這樣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終於取得全系學習俄文最好的成績。1960年他在指導青年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時候,遇到了有關統計學中的問題,為了更好的鑽研這門學問,他和年輕人一道去聽「統計力學」講座。他這種干到老、學到老的治學態度,更加贏得南開師生的尊敬。 由於南開大學的教務繁重,又因化學系的行政事務纏身,再加上早期學校經費緊張和日本侵略軍的戰火侵襲等影響,致使邱宗岳一直未能從事科研工作,回國後未能發表過論文,將他的全部精力奉獻給南開的教育事業。

邱宗岳在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衣食住行都注意勤儉節約。為支援農業生產,他曾將積存的1萬多元存款捐獻給他的家鄉。他從美國留學回來後,就把他14歲時在家鄉通過封建婚姻成婚的妻子馬昭娥接了出來。他們夫婦直到白頭偕老。這些美德都十分令人崇敬。 邱宗岳一生作風樸實、平易近人、不圖虛名、不尚空談。1952年他加入民主促進會,曾任該會天津市委員會委員,並曾當選為天津市政治協商會議第一、二、三屆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屆代表,他為了發展祖國的化學教育事業奮鬥了一生,1975年7月8日病逝於上海,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