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男,材料學專家。南京大學教授。 1955年3月生於天津市,籍貫山東黃縣。1982年畢業於天津大學,1986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96年於日本東京大學獲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能源與環境材料方面的研究。

鄒志剛
鄒志剛
出生 1955年3月
國籍 中國
籍貫 山東黃縣
民族
母校 天津大學
職業 材料學專家
研究領域
能源與環境材料方面的研究

鄒志剛[1]

目錄

教育背景

  1. 1982年,畢業於天津大學
  1. 1986年,獲該校碩士學位
  1. 1996年,於日本東京大學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 現任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及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院雙聘教授,南京大學崑山創新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環境材料與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民核生化災害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負責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 項目」席科學家,教育部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日本國家材料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北海道大學兼職教授。
  • 曾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儀表材料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微米納米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與光催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環境材料分會理事,以及任《中國材料進展》編輯委員會委員、國際學術雜誌NPG Asia Material 顧問編委、Journal ofCrystallography編輯等職務。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能源與環境材料方面的研究。在光催化材料及其在能源與環境中應用的基礎研究中,提出了調控光催化材料能帶結構的新理論和新方法,發展了新一代可見光響應型光催化材料,拓寬了光催化材料的響應範圍,實現了可見光下水的完全分解。通過構建納米異質結光催化材料新體系,實現了光生電子和空穴對的有效分離,顯著提高量子效率和光催化性能。發現了不同污染物間的協同降解新效應,篩選出可實際應用的高效光催化材料體系。模擬植物光合作用實現了利用光催化材料將CO2和水轉化為氧氣和甲烷等碳氫燃料,拓展了光催化材料的研究領域。

研究成果

長期從事光催化材料及新能源方面研究,在新一代光催化材料等能源與環境材料的設計理論、核心製備和應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統、原創性的成就,在包括Nature、Phy.Rev.Lett. AngewChemInt Ed 和JACS 等雜誌上發表論文496 余篇,SCI 他引18281 余次,獲中國發明專利56 項、美國專利1 項、日本專利2 項。多項成果應用於國防建設中並獲得軍方的高度評價。創建了崑山桑萊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多項研究成果在該公司實現了產業化。承擔包括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 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 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主要研究成果有:

  1. 提出了光催化材料的能帶結構調控、設計理論與篩選方法,發展了高效太陽能轉換的可見光響應型新一代光催化材料。
  1. 構建納米異質結光催化材料新體系,獲得提高量子效率新方法,發現協同降解新效應,為光催化材料邁向應用篩選出高效材料體系。
  1. 將光催化材料用於還原CO2 製備碳氫燃料,開拓獲取非化石燃料的碳中和途徑推動了人工光合成的發展。

主要獎項

  • 1999年和2003年分別兩次獲得國際結晶學會貢獻獎。
  • 2012年和2016年分別兩次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 201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參考資料

  1. 鄒志剛 中國科學院學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