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褐斑病
鬱金香褐斑病
鬱金香葡萄孢[BotrytistulipaeLind.]屬半知菌亞門,常見於鬱金香栽培地區,雨季更加嚴重。它地分生孢子梗上生無色或灰色的分生孢子,菌核黑色,直徑1~2毫米,表面平坦,圓或橢圓形。
目錄
基本信息
症狀
葉片發病時,初生淡黃色斑,後沿葉脈成絲狀延伸,病斑周圍有暗色水漬狀邊緣,稍凹陷,灰白色至灰褐色,常擴大和相互匯合,直至擴大到整個葉片,病斑發生在葉片邊緣上,則引起葉片向一側卷皺。潮濕天氣病部覆蓋灰色霉層,其上有大量分生孢子。花部受害出現灰白色或褐色斑,以後病斑擴大變深色,花被乾枯褶皺,最後花枯萎。花芽受害後,引起芽枯和敗蕾。花莛上病斑與葉片上發生的相似,但病斑較長,凹陷較深,擴展合圍後倒折腐爛。球莖發生病害,鱗片上可發現許多淺黑色或深褐色小菌核,剝去外鱗片,可見近圓形深綠色或褐色斑。引起全株矮化呈黃色,花枯萎。[1]
傳染途徑
菌絲和菌核殘留在腐爛的鱗莖和土壤中越冬。病鱗莖種植後,受害枯死幼芽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是地上部病害的侵染來源。
發生規律
菌核在感病植株的莖葉組織內越冬,在溫室內也可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形式越冬。第二年春季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健壯植株上,進行初侵染。4月雨水多,且當氣溫達到20℃左右時最易發病。在粘重的土壤與排水不良的圃地,發病較重。澆水過多濕度大易誘發該病。 [2]
分布與危害
鬱金香褐斑病又名疫病
發病條件
病菌在5度和濕度達90%-時即能產生分生孢子。春季低溫、雨天多濕時發病重。
鬱金香褐斑病防治方法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