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窯紅釉鳳尾尊
藏品簡介
藏品鑑賞
郎窯紅釉鳳尾尊,清康熙,高45.5厘米,口徑12.7厘米,足徑14.4厘米。
尊口微敞、短頸、肩以下漸收,脛部外撇、圈足。內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窯紅釉,底足內施白釉,微泛黃並開有細小紋片,俗稱「米湯底」。無款。
鳳尾尊又稱觀音尊,是清康熙時期流行的器型。郎窯紅釉是一種高溫銅紅釉,其在高溫下流動性大,器物口沿處因釉薄而呈現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濃甚至釉凝成堆。由於施郎窯紅釉的器物多在底足處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紅釉釉層不會流至器足或與墊餅粘連,形成獨特的風格,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此尊釉色鮮紅濃艷宛若初凝牛血,並具玻璃光澤,燦爛奪目,這種特殊釉色的器物因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御窯廠窯務時創燒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窯務是清初御窯廠的管理制度和特徵之一,是對明代舊制的延襲。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