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念
郑念 | |
---|---|
出生 | 1915年1月28日 |
逝世 | 2009年11月2日 | (94歲)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
职业 | 作家 |
信仰 | 基督教 |
郑念 [1]
- 郑念,原名姚念媛,1915年出生在北京。她出生名门,先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和北平燕京大学。因为气质优雅和长相出众,还在天津读书时,她就曾四次登上《北洋画报》封面,成为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
目录
人物经历
- 郑念(1915年1月28日-2009年11月2日),原名姚念媛,出生于中国北京。 先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北平燕京大学。1930年代留学英国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获硕士学位。
- 郑念,父亲是日本留学生,湖北省人,曾任北洋政府高官。因嫁给同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郑康琪,故随夫姓易名为郑念。
- 郑念夫妇完成学业归国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夫妇两人投奔重庆,郑康琪加入了外交部,驻澳长达7年。
- 1949年之后,两人没有入台,而是留在上海。
- 1957年,郑念在丈夫去世之后继其夫在上海任职壳牌石油公司,担任英国总经理的助理,直到“文革”爆发。“文革”期间,由于郑念是英国留学生,长期供职外商公司,被控为英国的间谍,被关在监狱6年半。
- 1966年,中国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同年8月,在红卫兵抄了郑念的家并没收其财产后,她被当作英国间谍软禁在家中, 9月被关进上海第一看守所。在6年半的监禁中,郑念受到审讯、拷打和单独监禁,但她拒绝承认那些被指控的罪行。
- 1973年,她从监狱中释放,被告知女儿郑梅萍——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已在1967年自杀(她后来发现是被红卫兵杀害的)。
- 1978年10月,政府官员就郑念被错误逮捕和监禁表示道歉。1980年,她离开中国去加拿大,然后定居在美国。她的回忆录《上海生死劫》(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于1987年出版,并成为畅销书。
- 1957年到1966年在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任职。
- 1966年到1973年被关押在上海看守所。
- 1973年出狱后她得知自己的独生女儿郑梅萍早已在自己入狱后不久受迫害而死,继而努力查找女儿死因的过程。
- 1980年9月27日取道香港后至加拿大,定居美国。郑念出国以后写下了英文自传性作品“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上海生死劫》,该书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在书中郑念记述了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八十年代初出国这段时间的个人经历。从1966年上海红卫兵以革命的名义对她进行抄家和逮捕,她在看守所单人牢房长达六年半的拘禁过程和她由于始终不承认各种指控,坚持自己无罪,而受到的监狱当局的种种迫害和她对此进行的抗争直到出狱。
- 1987年,《上海生与死》在英美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小说以郑念个人经历创作。
- 2009年7月郑念在家中洗澡不慎被热水烫伤住院,最后导致细菌感染,终致不治于11月2日在美国华盛顿去世,享年94岁。
个人情况
- 在伦敦读书的时候,郑念认识了后来的丈夫——正攻读博士学位的郑康祺。两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彼此欣赏,互相喜欢,许下承诺,结下百年之好。
- 完成学业后,郑康祺加入了外交部,被派遣到澳大利亚,而郑念也随着丈夫一起,一直漂泊在外,在这一过程中,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郑梅萍。
- 1949年,夫妻二人毅然决定回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郑康祺曾担任市长陈毅的外交顾问,后又出任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而郑念也凭借自己的才识在事业上帮助丈夫良多,生活平静而充实。
- 战乱平息,新中国成立,自己在上海有了一个安定的家,有独立的事业,有深爱的丈夫,有可爱的女儿,不必再去漂泊,一切都似乎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 岂料命运的玩笑才刚刚开始。
- 1957年,郑康祺因病去世,承受丧夫之痛的郑念不得不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还要处理丈夫留下的工作。
个人著作
-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其著作译为《上海生死劫》程乃珊、潘佐君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9月;
- 《上海生死劫》(上下册)苏帆译,中国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10月;又译《上海滩的沉浮》,春风文艺出版社,《上海生与死》,《生与死在上海》)
郑念语录
- 1、革命是搞破坏的人干的,建设国家是搞建设的人干的。打江山的人往往不能很好的建设国家。
- 2、1997年,江,朱政府是自北洋军阀以来中国最好的政府。
- 3、分析一件事情的背后推动者,要看谁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