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
簡介
鄭振鐸(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出生於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1]。中國現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訓詁家。 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並開始發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出版。 [2] 1949年任全國文聯福利部部長,全國文協研究部長,人民政協文教組長,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長,民間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文聯全委、主席團委員,全國文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鄭振鐸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7年,他編集出版了《中國文學研究》三冊。 鄭振鐸1958年10月17日,因飛機突然失事遇難殉職,享年59歲[2]。
人物評價
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筆名西諦、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浙江永嘉。少年讀私塾,後就讀於三官殿巷永嘉高等小學堂、浙江省立第十中學。1917年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學習。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是年暑期回溫州,與溫州愛國知識青年創辦《救國演講周刊》和《新學報》,在《新學報》上發表《新文化運動者的精神與態度》等文章;11月和瞿秋白等人創辦《新社會》雜誌。1920年11月,與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主編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文學周刊》,編輯出版了《文學研究會叢書》。1921年初鐵路管理學校畢業後,由茅盾介紹入商務書館編輯所任編輯。1923年1月,接替茅盾主編《小說月報》,倡導寫實主義的「為人生」的文學,提出「血與淚」的文學主張。大革命失敗後,旅居巴黎。1929年回國後,仍任商務印書館編輯。1931年起,相繼任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教授,23年底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並為生活書店主編《世界文庫》和參加編輯《中國新文學大系》。抗戰爆發後,參與發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創辦《救亡日報》。和許廣平等人組織「復社」,出版了"《魯迅全集》"、《聯共黨史》、《列寧文選》等。抗戰勝利後,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創辦《民主周刊》,鼓動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鬥爭。1949年以後,歷任文物局局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民間研究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第一、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等等職。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途中,因飛機失事殉難,終年六十歲。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中國通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俄國文學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等。有《鄭振鐸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