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晶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99.09-2003.06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3.09-2006.06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7.09-2010.06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
海外研修经历
2013.09-2014.08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公共政策分析
社会兼职
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理事
获奖情况
1.《新一轮林改:落实和保护平民财产权力的制度创新——集体林权改革研究之一》. 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排名第2
2.《私有林经营意愿与补贴制度研究》. 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排名第6
3.《私有林经营规模效率研究》.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排名第3
4.《私有林经营意愿与补贴制度研究》.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3,排名第6;
学术科研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低碳视角的农户农地利用研究”(主持)
2.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福建集体林区林下种植补贴政策研究——基于专业合作社视角” (主持)
3.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中的科技支撑体系构建” (主持)
4.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福建省低碳经济实验区技术体系建设”(主持)
5.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变动研究”(主持)
6.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项目“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户农地利用行为研究”(主持)
7.莆田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项目“莆田市木材加工产业集群梳理及“一业一策”(主持)
8.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 (主持)
9.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闽台林业交流与合作研究”(主持)
10.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企业绿色技术投融资的研究”(主持)
11.中国林业出版社委托项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电子书包系统平台建设”组织编写《生态文明知识问答》(主持)
学术成果
1.郑晶等.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研究(合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独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3.宋建晓,郑晶.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研究(合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4.张春霞,苏时鹏,郑晶.私有林经营规模效率的研究(合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郑晶,林慧琦.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中的林农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的案例调查[J].林业科学,2018,54(09):114-124.
6.郑晶,于浩.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中国省域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及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18,29(10):3326-3336.
7.郑晶,于浩,黄森慰.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4391-4398.
8.郑晶; 高孟菲; 黄森慰.国内低碳农业生态补偿研究进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9.郑晶,廖福霖.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0(01):67-70.
10.郑晶,张春霞,陈婉婷.经济增长与公众幸福的博弈研究[J].林业经济,2014,36(12):17-23.
11.郑晶,廖福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J].林业经济,2014,37(01):3-6+21.
12.郑晶,许佳贤,张春霞.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J].东南学术,2013(02):95-102.
13.林舒晗,周霁,郑晶. 林农视角福建省林业生产类公共信息服务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9(1)
14.高孟菲; 郑晶.经济发展、政府投入与公众环境友好行为——基于CGSS 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通讯作者)
15.于浩,郑晶.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实现路径研究——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例[J].林业经济,2019(8)(通讯作者)
16.武建强; 郑晶. 基于Output-DEA模型的粮食生产效率分析——以安徽省三大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例[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9) (通讯作者)
17.高孟菲; 王雨馨; 郑晶.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演化博弈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9(9)(通讯作者)
18.林慧琦,郑晶. 基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视角的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路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03):55-60. (通讯作者)
19.林慧琦,王文意,郑晶.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的投融资模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8(03):1-5+16. (通讯作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