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歆(研究员)
个人简介
郑玉歆:男 汉族 1945年11月生,河北固安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专长是数量经济学,现从事数量经济研究。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70~1979年先后在黑龙江勃利县化肥厂、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向阳化工厂从事技术工作,1979~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经系读研究生,1981年至今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其中1983~1985年为美国密西根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工业生产率及技术创新;
经济模型与政策模拟;
中国环境与发展政策。
主要著作及论文
主要代表作有:《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合译)、《中国生产率变动趋势之研究》(合著)、《体制转换中的中国工业生产率》(合著)、《正确认识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的总体趋势》(论文)。 具体是:
著作:
体制转换中的中国工业生产率,社科文献出版社1993(与[美]罗斯基等合著)
中国生产率变动趋势之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1993(与李京文、薛天栋等合著)
中国CGE模型和政策分析,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与樊明太等合著)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与张晓等合著)
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与郑易生等合著)
论文:
体制转换中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
中国国营工业生产率的趋势研究:1953-1985,[美]《比较经济学杂志》1988年第12期(合著)
《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
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沿海经济》1991年第2期
利益格局的改变与工业经济效益的下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第7期
增长、效率和国营工业与集体工业的趋同发展,[美]《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1992年第2期(合著)
经济增长研究中的资本度量,《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第7期
经济改革对沿海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厦门案例,[日本]《亚洲经济杂志》1993年第2期(合著)
不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比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年第4期(合著)
转型经济中的制度变化与制度创新,[日本]《亚洲经济杂志》1994年第4期(合著)
正确理解中国工业经济效益的总体趋势,《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第6期
生产率研究中的资本投入的替代度量,《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年第3期(合著)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其对TFP增长的贡献----沿海地区企业调查的初步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
济研究》1995年第12期(合著)
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经济研究》1995年第12期(合著)
资本要素加总与总量生产函数的存在问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中国工业生产率:趋势、度量及新发展,[美]《比较经济学杂志》1996年第23期(合著)
中国环境政策的可行区间,《新华文摘》1996年11月
正确认识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合著)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问题及对策,《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第10期(合著)
中国CGE模型的基本结构及其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12期(合著)
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及其增长规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第10期
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及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规律,《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
国家风景名胜区上市的国家利益权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10期(执笔之一)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个静态CGE分析,《世界经济》2000年第4期(合著)
所有制形式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合1著)
相关成果
序号 年度 名称
1. 2000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
2. 2000 The Impart of Chinau2019s Trade Liberalization for WTO Accession -A CGE Analysis
3. 2000 绿色扶贫:把生态环境目标纳入扶贫政策
4. 2001 资源战略调整与我国可持续发展
5. 2001 CGE税收模型及关税政策与税制改革的模拟分析
6. 2001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
7. 2001 Chinau2019s Tariff Reduction and WTO Accession: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8. 2001 Market Econom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9. 2000 Ownership, Productivity Chang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
10. 2001 所有制形式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
11. 2002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ts Effect on Chinau2019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2. 2002 中国税制改革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
13. 2002 实现我国开放型资源战略的调整 15. 1995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对生产率的贡献——沿海工业企业调查的初步分析
16. 2004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度与政策》
17. 2004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overty-Alleviation in West China Development
18. 2004 Chinau2019s Environmental Policies
19. 1996 资本要素加总与总量生产函数存在问题的评介
20. 2005 实现水电开发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1. 2004 《中印农村能源政策比较研究》
22. 1996 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
23. 2005 中国排污收费征收标准改革的一般均衡分析
24. 1999 国家风景名胜资源上市的国家利益权衡
25. 1998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其增长的规律——由东亚增长模式的争论谈起
26. 1998 加强国家对开发区的管理与协调
27. 1990 九十年代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28. 1991 依靠技术进步,掌握市场主动权
29. 1990 八五期间第三产业发展报告
30. 1997 正确认识环保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31. 1991 如何理解80年代工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32. 1990 数量经济学及其在中国90年代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应用国际会议在京举行
33. 1992 Growth, Efficiency, and convergence in Chinau2019s Stale and Collective Industry
34. 1992 改革以来我国技术进步与国际比较
35. 1994 正确认识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的总体趋势
36. 1994 论国营工业生产率
37. 1992 资本度量中的数量与价值量
38. 1989 信息商品化及其若干思考
39. 1991 利益格局的改变与工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40. 1992 经济增长研究中的资本度量
41. 1996 环境产业与可持性发展
42. 1996 我国环境政策可行区间的若干思考
43. 1994 Institntional Change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Transitional Economic
44. 1994 Productivity of Chinau2019s State-Owned Industey of China
45. 1994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oastal Region Ludustry of China
46. 1994 生产率的改进与收益率的下降:转轨中的中国工业
47. 1995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
48. 1995 复关与我国民族工业的保护
49. 1993 CGE模型与外贸政策
50. 1995 沿海地区工业企业生产率研究
51. 1992 厦门生产率趋势研究
52. 1992 改革与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53. 1992 80年代中国制造业的增长、效率与结构变动
54. 1998 应用一般均衡模型及政策分析
55. 1996 转变科委职能 加速企业技术进步
56. 1996 “Chinese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Trends Measurement Issues,and Recent Developments”
57. 1995 转变科委职能,促进科技进步
58. 1988 宏观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管理的几个问题
59. 1995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
60. 1999 中国CGE模型和政策分析
61. 1993 《体制转换中的中国工业生产率》
62. 1993 《中国生产率变动趋势之研究》
63. 1999 国家风景名胜资源上市经营的国家和益权衡
64. 1999 亚太地区的贫困与环境: 8国比较研究——中国部分
65. 1999 全要素生产率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
66. 1997 Chinas Environment Goal and Several Consideration Of Policies
67. 1997 To Transform the 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 Environmerit” into viturous circle:Chinas case
68. 2006 人文发展不足阻碍节约型社会建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