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歆(研究員)
個人簡介
鄭玉歆:男 漢族 1945年11月生,河北固安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專長是數量經濟學,現從事數量經濟研究。
196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1970~1979年先後在黑龍江勃利縣化肥廠、北京燕山石化總公司向陽化工廠從事技術工作,1979~1981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經系讀研究生,1981年至今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工作。其中1983~1985年為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系訪問學者。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主要研究領域
中國工業生產率及技術創新;
經濟模型與政策模擬;
中國環境與發展政策。
主要著作及論文
主要代表作有:《宏觀經濟學高級教程》(合譯)、《中國生產率變動趨勢之研究》(合著)、《體制轉換中的中國工業生產率》(合著)、《正確認識我國工業經濟效益的總體趨勢》(論文)。 具體是:
著作:
體制轉換中的中國工業生產率,社科文獻出版社1993(與[美]羅斯基等合著)
中國生產率變動趨勢之研究,社科文獻出版社1993(與李京文、薛天棟等合著)
中國CGE模型和政策分析,社科文獻出版社1999(與樊明太等合著)
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中國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管理,社科文獻出版社2001(與張曉等合著)
環境影響的經濟分析,社科文獻出版社2001(與鄭易生等合著)
論文:
體制轉換中宏觀調控的幾個問題,《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88年第2期
中國國營工業生產率的趨勢研究:1953-1985,[美]《比較經濟學雜誌》1988年第12期(合著)
《中國社會科學》1988年第4期
90年代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沿海經濟》1991年第2期
利益格局的改變與工業經濟效益的下降,《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1年第7期
增長、效率和國營工業與集體工業的趨同發展,[美]《經濟發展與文化變遷》1992年第2期(合著)
經濟增長研究中的資本度量,《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2年第7期
經濟改革對沿海工業生產率的影響:廈門案例,[日本]《亞洲經濟雜誌》1993年第2期(合著)
不同類型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比較,《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3年第4期(合著)
轉型經濟中的制度變化與制度創新,[日本]《亞洲經濟雜誌》1994年第4期(合著)
正確理解中國工業經濟效益的總體趨勢,《中國工業經濟研究》1994年第6期
生產率研究中的資本投入的替代度量,《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5年第3期(合著)
技術進步、技術效率及其對TFP增長的貢獻----沿海地區企業調查的初步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
濟研究》1995年第12期(合著)
中國工業生產率變動趨勢的估計及其可靠性,《經濟研究》1995年第12期(合著)
資本要素加總與總量生產函數的存在問題,《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6年第9期
中國工業生產率:趨勢、度量及新發展,[美]《比較經濟學雜誌》1996年第23期(合著)
中國環境政策的可行區間,《新華文摘》1996年11月
正確認識環保產業發展的規律,《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7年第5期(合著)
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問題及對策,《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7年第10期(合著)
中國CGE模型的基本結構及其應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8年12期(合著)
全要素生產率的度量及其增長規律,《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8年第10期
全要素生產率的度量及經濟增長的階段性規律,《經濟研究》1999年第5期
國家風景名勝區上市的國家利益權衡,《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9年第10期(執筆之一)
貿易自由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一個靜態CGE分析,《世界經濟》2000年第4期(合著)
所有制形式與中國工業生產率變動趨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年第3期(合1著)
相關成果
序號 年度 名稱
1. 2000 貿易自由化對中國經濟影響的一般均衡分析
2. 2000 The Impart of Chinau2019s Trade Liberalization for WTO Accession -A CGE Analysis
3. 2000 綠色扶貧:把生態環境目標納入扶貧政策
4. 2001 資源戰略調整與我國可持續發展
5. 2001 CGE稅收模型及關稅政策與稅制改革的模擬分析
6. 2001 中國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管理
7. 2001 Chinau2019s Tariff Reduction and WTO Accession: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8. 2001 Market Econom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9. 2000 Ownership, Productivity Chang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
10. 2001 所有制形式與中國工業生產率變動趨勢
11. 2002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ts Effect on Chinau2019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2. 2002 中國稅制改革效應的一般均衡分析
13. 2002 實現我國開放型資源戰略的調整 15. 1995 技術效率、技術進步及其對生產率的貢獻——沿海工業企業調查的初步分析
16. 2004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制度與政策》
17. 2004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overty-Alleviation in West China Development
18. 2004 Chinau2019s Environmental Policies
19. 1996 資本要素加總與總量生產函數存在問題的評介
20. 2005 實現水電開發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21. 2004 《中印農村能源政策比較研究》
22. 1996 中國工業生產率變動趨勢的估計及其可靠性分析
23. 2005 中國排污收費徵收標準改革的一般均衡分析
24. 1999 國家風景名勝資源上市的國家利益權衡
25. 1998 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及其增長的規律——由東亞增長模式的爭論談起
26. 1998 加強國家對開發區的管理與協調
27. 1990 九十年代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28. 1991 依靠技術進步,掌握市場主動權
29. 1990 八五期間第三產業發展報告
30. 1997 正確認識環保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
31. 1991 如何理解80年代工業經濟效益的下降
32. 1990 數量經濟學及其在中國90年代經濟發展與改革中的應用國際會議在京舉行
33. 1992 Growth, Efficiency, and convergence in Chinau2019s Stale and Collective Industry
34. 1992 改革以來我國技術進步與國際比較
35. 1994 正確認識我國工業經濟效益的總體趨勢
36. 1994 論國營工業生產率
37. 1992 資本度量中的數量與價值量
38. 1989 信息商品化及其若干思考
39. 1991 利益格局的改變與工業經濟效益的下降
40. 1992 經濟增長研究中的資本度量
41. 1996 環境產業與可持性發展
42. 1996 我國環境政策可行區間的若干思考
43. 1994 Institntional Change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Transitional Economic
44. 1994 Productivity of Chinau2019s State-Owned Industey of China
45. 1994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oastal Region Ludustry of China
46. 1994 生產率的改進與收益率的下降:轉軌中的中國工業
47. 1995 改革以來中國工業生產率變動趨勢的估計及其可靠性分析
48. 1995 復關與我國民族工業的保護
49. 1993 CGE模型與外貿政策
50. 1995 沿海地區工業企業生產率研究
51. 1992 廈門生產率趨勢研究
52. 1992 改革與中國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
53. 1992 80年代中國製造業的增長、效率與結構變動
54. 1998 應用一般均衡模型及政策分析
55. 1996 轉變科委職能 加速企業技術進步
56. 1996 「Chinese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Trends Measurement Issues,and Recent Developments」
57. 1995 轉變科委職能,促進科技進步
58. 1988 宏觀經濟體制轉換時期管理的幾個問題
59. 1995 改革以來中國工業生產率變動趨勢的估計及其可靠性分析
60. 1999 中國CGE模型和政策分析
61. 1993 《體制轉換中的中國工業生產率》
62. 1993 《中國生產率變動趨勢之研究》
63. 1999 國家風景名勝資源上市經營的國家和益權衡
64. 1999 亞太地區的貧困與環境: 8國比較研究——中國部分
65. 1999 全要素生產率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階段性規律
66. 1997 Chinas Environment Goal and Several Consideration Of Policies
67. 1997 To Transform the 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 Environmerit」 into viturous circle:Chinas case
68. 2006 人文發展不足阻礙節約型社會建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