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鄭綮(?-899年),字蘊武,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市)人。唐昭宗時期宰相、詩人。

及第進士,累遷廬州刺史。召為右散騎常侍,改國子祭酒,議者不直,復還常侍,累遷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光化二年,以疾乞骸,拜太子少保致仕,卒於家。鄭綮本善詩,其語多俳諧,故使落調,世共號「鄭五歇後體」。

目錄

軼事典故

鄭綮辭相

鄭綮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考中進士,先後擔任監察、殿中,又擔任部員外、刑司郎中等職務,待的都是些清水衙門,家裡本來就窮,原指望他當官之後能夠有所助益,但官是做了好幾年,在俸祿上卻毫無增進。於是,他上表請求皇帝派他到地方做官,吏部便讓他到廬州當刺史。

黃巢攻破廣州,待一段時間後,耐不住南方的炎熱,便又領兵北上。快接近廬州地界時,他忽然接到了一封公文,打開一看,原來是廬州刺史鄭綮派人送來的。鄭綮用端端正正的公文體寫道:為一郡百姓計,請不要兵犯廬州。黃巢看完,不禁啞然失笑,不過既然鄭綮這麼給他面子,他便下令大軍改道,繞過廬州。於是,廬州便沒有被黃巢軍隊驚擾。皇帝聽說了這件事,派人送給鄭綮一個緋魚袋作為獎賞。三年任期滿,他被徵調入朝,他此時除去平時的花銷,還積累下一千緡大錢,不便帶着上路,便寄存在府庫里。據說,後來廬州郡被盜賊攻破,他們取走了所有財物,但獨獨對鄭綮寄存的一千緡大錢不動分毫。[1]

鄭綮平時喜歡說歇後語,也寫詩,不過他的詩都很滑稽,據說他離開廬州的時候,與人送別,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說:「唯有兩行公廨淚,一時灑向渡頭風。」連跟人送別都不肯嚴肅一點,他其他的詩也大致像這樣,因此,大家把他的詩稱為「鄭五歇後體」。
他回朝之後,有看不慣的地方,便直接說出來,毫不顧忌。這惹惱了執政的宰相,宰相於是把他調任國子祭酒,國子祭酒是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的負責人,事實上是脫離了朝政。不過,他的多次進諫雖然沒起到什麼作用,但名卻慢慢傳開了,大家都說把這樣一個能進諫的大臣放在閒散的地方,宰相應該負責任。宰相只好又把他調回來,擔任常侍唐昭宗即位,很想有所作為,挽救帝國的危機。於是,他便很重視挑選大臣。他看到鄭綮的奏章經常「語出驚人」,用打油詩的方式來議論朝政,而太監們見皇帝對他感興趣,便又把他平時說的歇後語讀給皇帝聽。一來二去,皇帝覺得鄭綮這傢伙應該是個有才學的人,可以讓他擔任更高的官職。於是任命他為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事實上已經步入宰相之列了。
鄭綮聽說自己被任命為相,第一反應是,這真是笑死天下人了。親戚們聽說後都跑來柷賀他,他煩惱地摸着自己的腦袋說,讓我這歇後鄭五做宰相,看來天下的事情還真是可以預測了。他覺得自己不適宜做宰相,一再上表辭讓,但都沒有被允許。最終,只能走馬上任,不過,自上任後他一改前習,變得非常嚴肅。但是,三個月後,他還是以病為由辭掉了宰相的職務。

後世評價

對於他辭掉宰相的過程,史書上的看法是他始終不是做宰相的料,所以三個月便做不下去了,而昭宗也發現他的政治才能不過爾耳,於是就順水批准了他的辭呈。而張燧卻不這麼看,他認為鄭綮能讓黃巢下令改道能讓盜賊不取他的一千緡大錢,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能夠服眾。而他說的笑死天下人以及其他的話,不過是謙虛罷了,是他的韜光養晦之計。為什麼呢?在當時的亂世里,他清醒地看到,唐朝的滅亡已經不可避免。因此,他不想讓自己成為亡國的宰相,更不願眼睜睜地看着江山易主。區區自嘲的話,乃是掩蓋他胸懷磊落、才思邁群的器局。他圭角不露,不願也不忍心作為亡國之相,實有高眺遠慮之思。

個人作品

著有《開天傳信記》一卷,民間盛傳的「唐明皇游月宮」故事,即出此書,其書之名貴可知。至今尚存。

詩詞選錄

老僧
[唐] 鄭綮
日照四山雪,老僧門未開。凍瓶粘柱礎,宿火陷爐灰。
童子病歸去,鹿麑寒入來。齋鍾知漸近,枝鳥下生台。

參考資料

  1. [《舊唐書》卷179《鄭綮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