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郭守文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郭守文(935年—989年),字國華,宋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1]。宋初將領。郭崇仁之父。

五代後周時,郭守文為東第二班副都知[2]。歸順宋朝後,任知州、簡州。後跟從潘美征討嶺南、平金陵。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秦州歸附朝廷,蕃部騷動,命郭守文前去平定騷亂,隨後西夏被其安撫。從征太原,討伐劉繼文,大破遼人於蒲城。郭守文因功被提拔為東上閣門使、領澶州刺史,後召回提拔為內客省使。雍熙二年,夏人暴亂,郭守文率師攻破[3]

端拱三年十月,郭守文去世,時年五十五。宋太宗贈侍中。諡號忠武,追封譙王,遣中使護喪,歸葬京師。

《宋史》中評價其「守文沈厚有謀略,頗知書,每朝退,習書百行,出言溫雅,未嘗忤人意。」

民族; 漢族

主要成就;參與滅南漢

南唐;北漢

進擊党項;大破遼國

展開;諡號

忠武;爵位

譙王(追贈);郡望家世

太原郭氏;

去世時間;989年;

出生地 ;太原

本名 ;郭守文

所處時代;五代→北宋

字號 ;字國華

出生時間;935年

官職 ;宣徽南院使、鎮州都部署

展開

目錄

1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平蜀撫寇

滅漢降唐

撫諭治決

征漢敗遼

討伐党項

兵敗降職

復職去世

2人物評價

總評

歷代評價

3親屬成員

曾祖

祖父

父親

妻子

子孫

4史料記載

目錄

1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郭守文的祖上在漢、魏、南北朝時期便是當地名門望族。其父郭暉,出身行伍。五代時,郭暉追隨後漢高祖劉知遠,北伐南征,為護聖軍使。在與郭威征討河中之役時戰

死沙場。當時,十四歲的郭守文隨父從軍,郭威見郭暉戰死、郭守文無人眷顧,遂收留其帳下,代為養育。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取代後漢,建立後周。逐漸長成的郭守文,效力於郭威麾下,為護衛軍校,被任命為左雄殿直、東第二雄副都知。

平蜀撫寇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後周朝廷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北宋王朝,是為宋太祖。趙匡胤升郭守文為西頭供奉官,服務於皇宮大內。

乾德二年(964年)冬,北宋拉開討伐後蜀之戰。郭守文在王全斌麾下,挺進西南,參加平蜀之役。一年之後後蜀滅亡,郭守文因軍功擢升簡州(今四川簡陽)知州。新獲

之蜀地,在銜接之時,劍門內外流寇散匪頗多。郭守文剿撫並用,以撫為主,將大部流寇散匪之首撫降,歸附宋朝,兵不血刃,安撫一方。

滅漢降唐

開寶三年(970年),郭守文隨潘美征討南漢,首戰告捷,擒俘南漢皇帝劉鋹,潘美派郭守文乘驛車到朝廷告捷。郭守文為滅亡南漢,再立戰功,朝廷於是升任他為翰林副使。

開寶七年(974年),郭守文再隨大將曹彬征剿南唐,平定南唐之都金陵(今江蘇南京)後,生俘南唐後主李煜。次年,趙匡胤下詔送李煜至汴京。曹彬因郭守文勤於戰

事、行事慎肅,命他押護李煜,歸闕報捷。時李煜深悔自己貪文誤國,不願活着見宋太祖,欲尋短見。郭守文察知後,於是對李煜說:「國家只求恢復疆土,天下太平,

哪裡還有後到而受責呢?」李煜這才安心。回到汴梁後,趙匡胤嘉狀郭守文,改任他為西京作坊使,兼任翰林司事。

撫諭治決

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太宗趙光義登基,郭守文奉詔隨大將党進北伐北漢。在團柏谷(今山西祁縣)一戰,郭守文身先士卒,拚死向前,大獲全勝,大敗北漢軍,再

立軍功。不久,秦州(今甘肅天水)降附朝廷,新歸的秦州當地少數民族騷動不安,於是宋太宗命郭守文前往秦州撫諭。郭守文到職後,再施當年招撫簡州眾寇首之術,

撫慰少數民族各部族酋長,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民遂歸附,騷動平息,邊境大安。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升任西上閣門使。同年六月,汴河在寧陵決口,郭守文率宋州(今河南商丘)、亳州(今安徽亳縣)丁壯四千餘眾,前去治塞汴水寧陵之患。同

年冬,他又與閣門副使王侁、西八作副使石全振監督在滑州靈河縣(今河南延津)堵塞黃河決堤之患[7]。

征漢敗遼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傾國之力,討伐北漢,志在一鼓蕩平。當時郭守文與判四方館事梁迥分別統率行營馬步軍。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後,其弟劉繼文兵據代州

(今山西代縣),不聽劉繼元之命,投靠遼國,拒絕歸宋。郭守文受命率兵出石嶺關,揮戈北征,一戰而大敗劉繼文,再戰而兵克代州,雁門關之南盡歸於宋。宋太宗見

郭守文悉熟北土,善於野戰,遂詔命其屯兵定州(今河北正定),戍守北陲。郭守文不辱軍命,屯駐定州,與遼軍激戰於滿城,大破遼軍。郭守文以軍功升任東上閣門

使、兼任澶州刺史,旋即又升調京師,任內客省使。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五月,滑州(今河南滑縣)房村黃河決口,黃水泛濫,淹沒澶、濮、曹、濟四州民田,毀壞官廳、民舍無數。朝廷調發士卒堵塞,命令郭守文全權

負責此項工程。郭守文奉命治洪,塞其決口,他率兵堵塞決口,挖掘河道,退卻漫水,整治田渠,修築衙舍,深受鄉民擁戴、朝廷嘉贊[7]。不久,遼國趁宋黃河決懸難之

危,無暇顧及邊事,遂南下兵困雄州(今河北雄縣)。郭守文撤出河役,奉命率領數萬禁軍北上赴援。遼軍聞訊,解圍北撤,待郭守文兵至,遼軍早已逃走。

討伐党項

雍熙二年(985年),詔令郭守文率兵屯守三交,不久加兼武州(今山西武寨)團練使。當時党項既不服遼國,又不服北宋,邊警時起時息,西北邊陲被擾不斷。郭守文到

任後,率兵討伐入侵諸夏部族,先敗夏州(今陝西橫山)鹽城鎮岌羅膩等十四個部族聯兵,殺敵數千人,俘獲上萬人,俘獲牲畜數以萬計。又打敗咩嵬族兵眾,把他們全

部殺死。各少數民族部落非常恐懼,相繼來降。使銀州(今陝西米脂)、夏州、麟州(今陝西神木)三州的一百二十五個部族、一萬六千餘戶紛紛內附北宋。西北因此稍

稍安定。

兵敗降職

雍熙三年(986年)春,趙光義發動「雍熙北伐」。當時郭守文任幽州道行營前軍水陸都監。激戰中,郭守文策馬前沖,被遼軍流矢射中。為穩定軍心,他不動聲色,佯作

無事,繼續督戰,軍中將士都佩服他的膽量。此次伐遼之戰,宋軍先勝後敗,損失慘重。郭守文亦因「違詔逗留退兵」之過,被降職為右屯衛大將軍[7]。

復職去世

端拱元年(988年),郭守文官復原職。三個月後,升任宣徽北院使。又與田欽祚一同任北面排陣使,駐軍鎮州。又改任宣徽南院使、鎮州路都部署。又再次升任為北面行

營都部署兼鎮定、高陽關兩路排陣使,一直充任國家北陲重要軍職。同年冬,遼軍乘秋膘馬壯,易於北軍作戰之地利、天時,大舉南侵。郭守文則防患於未然,以靜制

動,以逸待勞,在唐河一帶(今河北唐縣、望都)重創遼軍,使之戰敗北遁。

端拱二年(989年)十月,郭守文去世,終年五十五歲。宋太宗深為痛惜,追贈侍中,賜諡號為忠武,追封譙王,派中使(宦官)護送,歸葬汴梁。

郭守文死後一個多月,中使從北方回朝,說道:「郭守文去世時,軍中軍士們都痛哭流涕。」趙光義詢問為何會這樣,中使回答說:「郭守文在職時把所得俸祿賞賜全部

犒勞士卒,到他去世那天,家中沒有餘財。」趙光義嘆息良久,賜郭守文家五百萬錢,並替第三子、襄王趙元侃(即宋真宗趙恆)娶郭守文之女為夫人,此女即後來的章

穆皇后。

2人物評價

總評

在北宋平滅後蜀、南漢、南唐、北漢,招撫吳越、北拒遼國的一系列統一戰爭中,郭守文從下級軍官作起,身經百戰,為北宋的統一大業立下汗馬功勞。

歷代評價 王禹偁:公學軍旅之事,負將帥之才。綿歷兩朝,遭逢四主。關外之政,多識便宜;禁中之言,未嘗漏露。守封疆則盡命,援桴鼓則忘身。家無餘財,軍有遺愛。降年不永,大勛未立,可痛惜哉!……向使公天假之年,如二賢(趙充國、班超)之壽,則醜虜不足平也[8]!(《宣徽南院使鎮州都部署郭公墓志銘並序》)

脫脫:①守文沈厚有謀略,頗知書,每朝退,習書百行,出言溫雅,未嘗忤人意[6]。(《宋史》)②郭守文敦詩閱禮,輕財好施,慎保封疆,士卒樂用,終以勛舊蒙眷,聯姻戚里[6]。(《宋史》)

3親屬成員

曾祖 曾祖父:郭湛,晚唐時人,北宋時贈太子少保。

曾祖母:劉氏,贈彭城郡夫人。

祖父 祖父:郭秉,晚唐至五代時人,北宋時贈太子少傅。

祖母:郝氏,贈太原郡夫人。

父親 父親:郭暉,後漢時官至護聖軍使,隨郭威征討河中李守貞時戰死。後贈太子少師。

母親:趙氏,贈天水郡夫人。

妻子 梁氏,歷封高唐郡太夫人、萊國太夫人。

子孫 兒子 郭崇德,官至太子中舍。

郭崇信,官至西京左藏庫使、同知皇城司,卒贈福州觀察使。

郭崇儼,官至崇儀使、全州刺史,卒贈潤州觀察使。

郭崇仁,官至解州團練使。

女兒 章穆皇后郭氏,郭守文次女,宋真宗皇后。

孫子 郭承壽,郭崇德之子,官至虞部員外郎。

郭承慶。

曾孫 郭若水,郭承壽之子,官至太常寺奉禮郎。

郭若虛,擅長繪畫。曾出使遼國。

4史料記載編輯 《小畜集·卷二十八·宣徽南院使鎮州都部署郭公墓志銘》[8]

《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列傳第十八》[6]

參考資料: 1. 歷史沿革

太原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0-31] 2.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大辭典告訴您(九)

乾圓文化中心公眾號[引用日期2023-05-08] 3. 郭守文

知網百科[引用日期2023-05-08] 4. 《宋史》·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十八

漢程網[引用日期2023-10-31] 5.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十八

歷史春秋網[引用日期2023-05-08] 6. 《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列傳第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1-06] 7. 儒將郭守文

太原道[引用日期2014-01-19] 8. 王禹偁.《小畜集》.吉林出版集團.2005年.

詞條標籤: 人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