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益全
基本资料
姓名:郭益全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6年8月26日
国籍:中国
籍贯:台湾台南县盐水镇
民族:汉族
身份:农学家
生平简介
郭益全出生于盐水镇,父亲任职于南靖糖厂。
1971年就读国立中兴大学农艺系,开始卅年的农业生涯。
在同校粮食作物研究所硕士毕业后,1977年开始服务于农业试验所农艺系并考取高考。
除1979年于经济部商检局花莲分局暂任技士五个月外,一生奉献农试所。
1988年获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推荐赴美,攻读德州农工大学博士,研究水稻遗传与育种。返台后任职农艺系稻作研究室主持人,主力为水稻育种规划,整合重任。为台湾接受正统水稻遗传与育种训练的先驱之一。
为纪念郭益全,其培育之台农71号水稻特命名为“益全香米”。2003年大学学测国文科取郭益全生平为成文题目《香米碑》,遂广为知名。
郭姓起源
一、“禹乘二龙,郭支之驭”,相传大禹有两个护卫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们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这么说来,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
二、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义》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中国大多数的姓姓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三、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四、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五、出自古郭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