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兰 (台湾)
都兰,旧名都銮,是由阿美语 E'tolan 或 Edoulan 音译而来。位于台湾的台东县东河乡,东河乡原称都兰乡,为阿美族部落之一,前临太平洋,后为海岸山脉的都兰山,虽然因观光的发展,不少汉人进入该村落设立商店,但都兰部落里仍保存不少阿美族的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
目录
阿美族发源地
都兰译名又为 Adulan
据口述记载及文史考证,3500年前,绳纹红陶时期已有阿美族在当时称为基卡拉山(Gegalasan)的都兰生活。后期改称阿度兰(Edoulan),意为石头堆积或地震频繁之意。此地又被认为是阿美族的发源地。
日治时期以后,官方称为“都銮”。1937年花、东两厅实施街庄制,再改名“都兰”,属都兰庄。
丰年祭
每年6~8月中会举办为期几天的丰年祭活动,都兰阿美族内对于劳动年龄的阶层都有严格的分级,以5~10岁为一个阶层,最基层的部分为“巴卡路耐”,必须为长辈服务且还要整理会场,在勇士舞中,巴卡路耐也是第一个必须入场且要最后离场,整个下来可能近一小时皆有可能,是一个考验耐力以及毅力的活动,最高阶级的长辈们只需要在年轻一辈入场后,再入场且可最早离场,所以在都兰丰年祭中,是十分注重长幼阶层。
历史人文
都兰遗址:都兰部落发展的历史甚早,早在史前时代就有一批人住在都兰,遗留下当时所使用的器物和遗址,一般称之为“都兰遗址”。 阿美文化:“都兰”在阿美族语中为“A'tolan”,原名“都峦”。因该地多石,所以阿美族人早期开垦土地时,将挖掘的石头砌在旱地旁,石块堆积之处,阿美族语称为“A'tolan”,因发音的缘故,逐渐演变为今日的“都兰”。 当地的阿美族族人称都兰山为“dugus a du lan”,强调“都兰的山”不仅是阿美族人心中的圣山,也是宝石的原乡。 都兰村是一个典型的卑南阿美群的阿美族大部落,以海岸公路为界区,分成上部落及下部落,全村共有约1000户3,500名居民,分居在8个聚落,除了都兰之外,其馀的聚落多为汉化的平埔族人以及汉人。都兰村原住民族群均属阿美族,每逢五谷丰收季节就会举办“丰年祭”,俗称“基路马安”。由于都兰村原住民生活清苦,就业机会有限,导致多数家族纷纷举家迁出故乡,在外谋生求职,因此每到丰收之际举办的“基路马安”祭典,也提供了在出门在外的乡亲返乡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让他们能够沉浸在祭典愉快欢乐的气氛中! 由于日据时代的经营,再加上都兰遗址的发现,社区文化潜藏著丰富的人文景像,例如:都兰糖厂旧址、都兰文化遗址、都兰林场、阿美文化工作团、廖胜义木雕工作室等,均是相当值得探访的人文资产。[1]
自然生态
台东都兰湾北端的加母子湾外海有涌升流,养分充足,因而珊瑚和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也是游客浮潜的绝佳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