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容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8月17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8月17日) |
鄒容(1885年-1905年4月3日),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中國近代著名革命宣傳家,《革命軍》一書的作者。
鄒容生於四川省巴縣(今重慶市巴南区),1902年自費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同文書院,開始參加革命運動。1903年因與同學張繼、陳獨秀等人一同剪去清政府留學生監督姚文甫的髮辮,事後被迫回國。至上海後,與革命志士章炳麟、章士釗等人結為摯友,積極參加拒俄運動與愛國學社的革命活動。是年出版《革命軍》,亟言排滿反清,號召人民起來革命,誅殺清帝及滿人,建立獨立自由的「中華共和國」。
不久苏报案发,邹容與章炳麟一同被清政府要求上海公共租界當局通缉。邹容主动投案,希望能在公开审判中与清政府正面辩论。后二人被租界当局判处三年有期徒刑,鄒在關押二年後病死於獄中,年僅二十歲。《革命軍》一書風行海內外,暢銷一百餘萬冊,是清末革命書刊中流傳最廣的,對散播革命思想有很大貢獻。蔣中正[1]、胡適[2]在青少年時期都曾閱讀過此書。
1912年3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追贈鄒容為陸軍大將軍。1943年12月,重庆市政府将城内的新生路改名为邹容路。1946年6月,在市区南区公园建立邹容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