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邬达克

图片来自中文百科知识
原名    Hugyecz László

出生    1893年1月8日

逝世    1958年10月26日(65岁)

拉迪斯劳斯·爱德华·邬达克(1893年1月8日-1958年10月26日)是1920年代和1930年代居住在上海的一位匈牙利籍斯洛伐克建筑师,其设计的许多作品,现在都列为上海优秀近代建筑。

目录

生平

邬达克为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1],1893年1月8日生于匈牙利王国(今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一个富裕的斯洛伐克人家庭[2]。自1911年至1914年在布达佩斯皇家学院学习建筑学[3],毕业后当选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应征入伍,在1916年被俄国哥萨克骑兵俘虏,送往西伯利亚的监狱。1918年,正在白军和红军的血腥内战如火如荼之际,在被转移经过中国边境附近时,他跳下正在行驶的火车逃生,冒险进入中国境内,前往上海,安家在赫德路(今常德路)13号简单的一居室中,在那里加入美国建筑师事务所克利(Curry)洋行[3],学习英语和汉语。1922年在上海与吉塞拉迈耶结婚,同住在吕西纳路(今利西路)17号别墅中[4][注 1]。1925年独自开业[3]。1947年他离开上海后,前往瑞士卢加诺定居,后去罗马。1950年他移居到美国加州伯克利,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在1958年地震期间,他死于心脏病发作。1970年,他被埋葬在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一个新教墓地[5]

从1918年到1941年,邬达克至少在上海留下了37件建筑作品,其中有上海市中心跑马厅(人民广场)附近的慕尔堂国际饭店大光明大戏院。他也免费设计了一系列教会建筑物。他的建筑创作风格,也从早期的20世纪初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逐渐过渡到后期的装饰艺术风格和现代风格。虽然其中一些建筑物已经消失,但是许多仍然存在,现在都列为优秀近代建筑。

主要作品

上海

  • 美丰大楼(Chinese American Bank of Commerce),1920年,河南中路521-529号
  • 何东上海公馆,1920,陕西北路457号,现上海辞书出版社
  • 汾阳路150号住宅,1920,汾阳路150号
  • 蓝华德堂(中西女塾社交堂、海涵堂,Social Hall),1922年,江苏路155号,今五一楼
  • 卡尔登大戏院,1923年,黄河路21号,1997年拆除
  • 上海花旗总会,1923年,福州路209号
  • 诺曼底公寓,1924年,淮海中路1842-1858号
  • 方西马大楼(Foncim Building),1924年,延安西路7号 1997年建延安路高架拆除
  • 息焉堂,1925年,可乐路1号
  • 宏恩医院,(Country Hospital)1925年,延安西路211号
  • 宝隆医院,(Paolun Hospital)1925年,凤阳路415号
  • 爱司公寓,(Estrelia Apartment)1926年,瑞金一路150号
  • 四行储蓄会大楼,1926年,四川中路261号
  • 西门外妇孺医院(Magarret Williamson Hospital),1926年,方斜路419号
  • 闸北水电厂(Chapei Power Station),1927年,吴淞
  • 哥伦比亚住宅圈,1928年,新华路211弄、319弄
  • 孙科住宅,1929年,番禺路60号,后为生物制品研究所,
  • 慕尔堂,1929年,西藏中路361号
  • 浙江大戏院(CHEKIANG CINEMA),1929年,浙江中路123号
  • 广学会大楼(Christan Liberature Society Building),1930年,博物院路(虎丘路)128号
  • 浸信会真光大楼(China Baptist Publication Building),1930年,圆明园路209号
  • 爱文义公寓,(Avenue Apartments),1931年,北京西路1341号-1383号
  • 斜桥弄巨厦(麦家花园),(Mr.P.C.Woo's Residence),1931年,石门一路315弄6号
  • 邬达克自宅,1931年,哥伦比亚路57号,今番禺路129号。英国乡村风格住宅。1931年至1937年,邬达克居住此处(此后入住达华公寓)。2005年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录。2011年,民营企业集资修复邬达克旧居。2013年,旧居一楼辟为邬达克纪念馆对公众开放(每周二至周五下午、双休日全天)。
  • 刘吉生住宅(上海市作家协会),1931年,巨鹿路675号
  • 交通大学工程馆,1931年
  • 德国新福音教堂,1931年,文革时拆除,原址建贵都大酒店及希尔顿宾馆
  • 大光明大戏院,1931年,静安寺路216号
  • 国际饭店,1931年-1934年,22层,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70号,正对跑马厅(今人民广场),直到1980年代一直是上海最高建筑。

缔造“上海风”

邬达克在今天往往是作为一个现代建筑派或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大师被人们认识。他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中钢筋水泥的骨架加上实用主义的构造,不过侧重零星的古典点缀又让他与建筑的折中主义挂上了钩。不过,自从他主持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开始,他的建筑明显偏向当时的先锋设计。

“邬达克的建筑作品早期有西班牙东欧的情节,后来受到美国Art Deco(装饰主义)建筑风格的影响,显示了先锋性。”同济大学博士、邬达克研究学者华霞虹说道。她把邬达克建筑分为三个阶段,从原先强调严谨、唯美的古典复兴风格到回旋于新旧形式之间,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完全成为一个先锋派的建筑师。

他早期设计的亚细亚大楼怡和洋行大楼采用了对称严谨的仿古典主义,汇中饭店模仿文艺复兴的样式,英国总会采用古典的巴洛克风格,这些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然而1933年,邬达克出人意料地以大光明电影院的设计在上海这个地域中表现出罕见的先锋倾向。这是我国西式建筑转向现代主义的标志。大光明影院设计简洁新潮,使用大片玻璃窗及玻璃灯柱,室内顶棚及墙面线脚自然流畅,一反复古样式的繁琐。

在这一年之后,邬达克先生再次“先锋”,他设计出了后来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的国际饭店。雄浑的体量、美国摩天楼式的造型以及83.3米的高度。国际饭店更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钢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楼板,造型高耸挺拔,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摩天大楼的翻版。在国际饭店建成后的半个多世纪,上海乃至全国居然没有建成过一座像它那样的摩天大楼。国际饭店也成为邬达克设计的最著名作品。如今,他曾经设计的大光明影院、国际饭店、沐恩堂吴同文住宅已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名单。

1947年,邬达克离沪赴瑞士小住,后又去美国定居。在加利福尼亚,他为自己建造了一幢没用一颗金属钉子的瑞士风格房子,1958年他因心肌梗死去世。他在上海留下的建筑据说有124幢之多,这占据他建筑作品的90%多。

斯洛伐克

乌克兰

注释

  1. 别墅融合了欧洲中部和地中海沿岸建筑风格如今已完全消失

视频

Walking in Hudec's house,Shanghai

参考文献

  1. Wasserstrom, Jeffrey N. Global Shanghai, 1850-2010: a history in fragments. Routledge. 2009: 102. ISBN 9780415213288. 
  2. The Man Who Changed Shanghai. [201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07). 
  3. 3.0 3.1 3.2 Warr, Anne: Shanghai Architecture, The Watermark Press, 2007, ISBN 978-0-949284-76-1
  4. http://www.thepaper.cn/baidu.jsp?contid=1321535 在上海造了很多房子的邬达克,给自己家画的设计图也很美
  5. EXPO 2010 Slovakia Pavilion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6 August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