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雨賢
鄧雨賢(客家語:Then Yí-hièn;臺灣話:Tēng Ú-hiân;1906年7月21日-1944年6月11日),出身於臺灣桃園平鎮與龍潭地區,是一位客家裔作曲家。畢生創作近百首曲目,主要作品為《大稻埕行進曲》,以《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四季紅》為代表作,合稱『四月望雨』,世人給予「台灣歌謠之父」與「台灣民謠之父」之美譽。
目录
簡表說明
姓名 鄧雨賢
|
性別 男
|
出生日期 西元1906年7月21日
|
逝世日期 西元1944年6月11日
|
職業 作曲家
|
出生地點 臺灣桃園平鎮與龍潭地區
|
主要作品 《大稻埕行進曲》、『四月望雨』
|
主要成就 「台灣歌謠之父」與「台灣民謠之父」之美譽
|
人物簡介
鄧雨賢,桃園龍潭客家人。父親鄧盛桑原為龍元宮公學校老師,後應聘為總督府國語學校漢文教諭,遂舉家北上。1914年入艋舺公學校(老松國小),1920年進臺北師範學校本科,1925年畢業分發大稻埕日新公學校。1926年與第三高女畢業的鍾有妹結婚。1929年辭去教職,赴日研習作曲理論。1931年任臺中地方法院通譯一年,1932年為永樂町(今迪化街)「文聲唱片會社」寫〈大稻埕進行曲〉,初露頭角,1933年執唱片業牛耳的古倫美亞(哥倫比亞)欲發展閩南語流行歌曲,請來陳君玉擔任文藝部長,陳君玉網羅鄧雨賢、姚讚福、林氏好等人。1933年發表〈望春風〉、〈月夜愁〉、〈老青春〉等曲,第二年創作〈雨夜花〉、〈春宵吟〉等曲。後數年又有〈四季紅〉、〈四季謠〉等名曲,贏得當代流行歌壇作曲「四大金剛」之一的美譽。這段期間他也努力採集民謠,思欲改善之。1937年日寇侵華之後,他的一些作品被填上日語歌詞,也被改寫成進行曲。1942年皇民化運動加劇,他改名「東田曉雨」;又以「唐崎夜雨」為筆名寫日文歌詞的時局歌,作品有〈月昇鼓浪嶼〉、〈望鄉之歌〉、〈南海的花嫁〉等。1939年辭去古倫美亞的工作。1940年逃避空襲,疏散到新竹芎林,任教於芎林公學校,兼任民眾補習班主任。1944年六月十二日,以肺結核病和心臟併發症病逝竹東,享年三十九歲。[1]
影片分享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 鄧雨賢-四月望雨 在pixnet
- 鄧雨賢作品年表在客家事務局 -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鄧雨賢| 開放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