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郑善果

郑善果(569年-629年),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受册悲恸,擗踊不能胜,观者莫不为之流涕。[1]

郑善果的父亲是个武官,早年牺牲在战场上,是母亲崔氏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郑善果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爵位高至方伯,郑善果为官谨慎,一生廉洁奉公。

郑善果历任多处州郡太守,都是从家里带出饭菜到衙门里来吃。公家提供的补助,一概不许接受,全都用来修理衙门房舍和分送同事和下属。郑善果严于律己,勤于政务,被人们称为清廉的官员,他的政绩被考评为天下第一。

629年(贞观三年),病卒。

目录

家庭

母亲

清河崔氏,出自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郑州崔氏,隋朝上大将军、襄州总管、六州诸军事、襄州刺史、东郡公崔彦穆之女。[2]

少年时期,崔氏教郑善果识文断字,成长做人。长大后,郑善果被举荐出来做官,崔氏则常常教育他秉公办案,不徇私情。每次郑善果升堂判案,他的母亲总是坐在胡床上,在屏障后面观察。如果听到郑善果分析判决的合理,回来后就很高兴。

如果听到郑善果做事不合情理,或者妄自发怒,做事不认真,她就回到住处,蒙上被子哭泣,整天不吃饭。直到郑善果跪在床前,崔氏才起身对他说:“你父亲忠心国事,清廉自律,做事从来光明磊落,最后以身徇国,也是家族的骄傲,比很多窝窝囊囊活著的人都受人尊敬。我希望你也像你父亲一样,具有高尚的品格。你从小就成了孤儿,缺乏严父管教,使得你不懂得礼仪训诫,你这样下去对不起你父亲啊。”[3]

儿子

郑玄勖,无锡县令

郑玄度,广州长史

郑玄范,相州刺史

仕途

郑善果出自荥阳郑氏北祖第三房,是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金乡文子郑道邕的孙子,北周大将军、开封县公郑诚之子。郑诚讨伐尉迟迥而死,郑善果当时年仅九岁,袭封爵位。

隋文帝开皇初年,进封武德郡公。十四岁,官拜沂州刺史,又转鲁郡太守。隋炀帝时,与武威太守樊子盖在官吏考核中,并列第一,隋炀帝赏赐其黄金百两、物品千段。迁大理卿。突厥将隋炀帝围困于雁门,围解后,以功授右光禄大夫。

从隋炀帝游江都,宇文化及杀害炀帝,以其为民部尚书,跟随宇文化及等到聊城。后为窦建德所俘,押送给唐淮安王李神通

入长安后,官至太子左庶子,封荥阳郡公。未几,检校大理卿,兼任民部尚书。奉公守法,很有威名。

山东被平定,为招抚大使。后历任刑部尚书。唐太宗贞观初年,官至岐州刺史,去官后,又拜江州刺史。

唐僧的伯乐

隋炀帝大业八年时,皇帝下令于东都洛阳度僧,郑善果被任命为大理卿。选拔佛学人才。几百人中只选十四名,而当时的玄奘年纪太小,没有资格参加,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就在考场外不断徘徊。

郑善果发现了他,知道了他的愿望,就问他:“出家意欲何为?”[4]

年少的玄奘朗声答道:“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从远的来说,我希望能够继承如来的佛法。从近的来讲,我希望能把释迦牟尼传下来的佛教发扬光大。

郑善果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他一番,破格收下了他,并且说了一句话:“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经文诵读很容易,但是,宿植的慧根和风骨却实在难得。如果剃度这孩子,将来,他必会成为佛门中伟大的人物。)[5]

郑善果能以知士之鉴而知名。也就是说,他非常会看相,很会鉴定人才。你到底是不是人才,他看一下你的面相,观察一下你的气度,心中就有数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他特地破例录取了时年十三岁的陳禕(即为后来的玄奘大师)剃度出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