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霧
酸霧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目錄
名詞解釋
酸霧,通常是指霧狀的酸類物質。在空氣中酸霧的顆粒很小,比水霧的顆粒要小,比煙的濕度要高,粒徑為0.1~10 μm,是介於煙氣與水霧之間的物質,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其中包括硫酸、硝酸、鹽酸等無機酸和甲酸、乙酸、丙酸等有機酸所形成的酸霧。
形成機理
酸霧主要產生於化工、電子、冶金、電鍍、紡織(化纖)、機械製造等行業的用酸過程中,如制酸、酸洗、電鍍、電解、酸蓄電池充電等。另外,在一些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也會使用到不同的酸。因為這些用酸工藝過程中使用的往往是多種酸的混合物,所以排放出的廢氣也大多是多種酸霧的混合。
酸霧的形成機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酸液表面蒸發,酸分子進入空氣,與空氣中的水分凝並而形成霧滴;另一種是酸溶液內有化學反應,形成氣泡上浮到液面後爆破,將液滴帶出。另外,伴隨酸霧排放過程不可避免地會有呈分子態的酸性氣態污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所以其排放過程和排放物成分比較複雜。
城市大氣中的酸霧主要是硫酸霧和硝酸霧,它們大部分來源於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也有部分來自汽車排氣(主要是氮氧化物)。常見的可以形成酸霧的氣體有以下幾種:
1、鹵化氫(HX)均為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於水,水溶液為酸(氫鹵酸),具有揮發性,易形成酸霧。
2、二氧化硫與水蒸汽結合,極易形成酸霧。
3、SO3易被水吸收,若高溫下,易與水蒸汽形成酸霧。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搜狐,2019-05-26
- ↑ 漢字演變簡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漢字字形看五千年社會變遷,搜狐,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