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醒來的梨橋(凌代瓊)

醒來的梨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醒來的梨橋》中國當代作家凌代瓊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醒來的梨橋

當我踏上這片土地,梨橋正從夢中醒來。

聞着泥土芳香出夢的村民,正推窗打開塵封的依念,以醒來的姿態,迎接新生活的陽光。水邊的柔柳正睜着惺忪的眼,掛着露珠的莊稼,隨風逍遙。漫步走來的我們,在柳媚,蘆花、水草禮儀地香語裡度着。梨橋,就先以一溪一塘一村水生的秋詞,裊裊又清新地歡迎着。

站在已有300多年歷史,刻有「石橋鍾」三個大字的石橋上,眼前,蛻變和正在重生的梨橋,正被自然上升的晨氣托起。「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示範」的西聯鎮犁橋村,以四面環水,占地310畝的村情水彩,彰顯着熱情。而來自生活夢鄉的嵐,將生活里的輕與重騰挪着。

「犁橋村歡迎您」的標語感嘆,將我的思維與泥土的呼吸一起飄升。天藍與恍惚,在渺渺講述梨橋心理上的遙遠。自然、和光、同塵,梨橋,四象生八卦的,對接着另一維度的太陽。

進村,水韻的清和,微風的詠誦,村民自由散建的房屋,拉切着我們審美的視線。隱隱約約映在水光里的紅牆綠樹也遮擋着我們的窺視。用什麼激活還在沉睡的情愫,想着農人梳頭般梳理着土地,如拔掉頭上的白髮,拔掉田頭的雜草的艱辛。我們重新調整心距,也就順着農民自己走彎的小路,以串門的方式,開始了尋訪。

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人與村中雕塑《行走的花朵》相遇,也開放着心花,行走在鄉土與鄉味之中。過去,而現在過橋進村聞到看到的是花形與花香。一路走,讀着只有鄉村才能生長的水靈靈的詞彙,人心波蕩漾。 沒有想到,醒來的梨橋,正被藝術的晨光着裝。曾經被時光渲染的農耕文明的生產工具與生活用品,正被現代情懷裝點。牆壁上寂寞的光陰,正從藝術家們的抽象里浪漫成畫。鄉酷與存在空間,被溫馨藝術的拓展。一個村莊,生存、生活、生長與存在的故事,化展成敘述與抒情並存的新形象。

被藝術鑿開的農民祖輩的牆體,開放成了湖畔咖啡館。這房屋洞開的破,調活了屋內的光亮。讓一種人文的光,透到內心,也讓外來與泥土和諧的光,閃爍在家的深處。這種內與外自然光的銜接,使傳統的家中有了湖光,也使傳統的牆,開始了新的講述。

黃色的牆外,休閒的椅子,就以活色的溫暖,活躍着遊客的遐想。傳統的竹編產品,在堂廳里成了室內裝飾的懸掛;蓑衣成了門店的幌子;醃菜罈成了插花大畫瓶子;竹帘子、竹篾製品,昨天的陳舊,都成了今天各家各戶的「藝術」。

明塘故事的客棧里,就這樣真真切切地移植着藝術化的舊時光。水鄉文化展示館的古色古香,飛檐翹角,展示的石磨、風車、手搖紡車等古清新的村莊,醒來的意識在光感中碰撞。走在存在與存在特別的文化傳承與藝術對話之中,也想着村民們從鍾馗精神萃取出「驅邪扶正、懲惡揚善、弘揚正氣」的廉政理念之中,聯想着犁橋村石橋鍾自然村還與鍾馗同宗同祖的這一深厚淵源,村以徽文化為根,以江南水杉、柳樹等植物為牆,還以水光為建築元素,在40多位藝術家,30多位詩人,20多位音樂人的時尚文化介入下,不忘初心地在鄉村建設中,鑲進銜接入藝術元素,使農民居住的村落變成了含有裝置與雕塑、稻劇場等系列活動的新家園。

生活在策劃戲劇、音樂、詩歌、公共藝術創作、精品農宿與公共藝術之間村落里的農民,有了現代新生活的新感覺。遊客多了,買菜就在房前屋後的菜地里,水稻田裡就購米,晚上也跳着廣場舞的新農民,數着家珍般說變化。

吸納着家家戶戶聲音的明堂湖,將淳樸、互助、和諧,濃濃的鄉愁,一起裝在湖裡。以它自有的安靜與物語,有無相生地波光着。村民、畫家、藝術家們的身影與思想也就在湖面一起漣漪。水底一尾白色的魚,就被碰撞的眺望,雕塑上水面。而湖邊木棧道邊,釣魚的村姑,沽名釣譽地在垂釣晨光。

環99畝明堂湖,圍棋般黑白散落着夢裡人家。走在過去農民各家各戶牆體阻隔的縫隙間,現在抬頭就能看到《藝術振興鄉村》的牆繪。還是在農民與農民家與家的縫隙間行走,沒有了阻隔與孤單感,牆與牆色彩的對話,《盛夏童趣》與《浴》牆體畫,以一種鮮活的語彙,深度講述着水汪汪生態的梨橋。

農村的哲學,就是生長的藝術。生長隱形的翅膀,引領着農民思想飛翔。祖祖輩輩在泥土濃濃的鄉愁中長大的農民,也將希望播種在田野上。行走在自然天成的鄉情里,一朵花,一片菜地生長的不同的綠,就能喜悅心情,就連城裡人看到的秋塘里風乾的荷葉,笑說殘荷葉,是一竿竿破敗的旗。農民也笑哈哈地答,那破旗下是我們期盼地豐嫩的藕。田野是農民情感的博物館,地里生長的每一種莊稼,都是農民心情孕育的寶物。

深秋,只有殘荷,沒有蛙鳴的池塘、水柳、樹木,將農民的感知與村莊草木的味道傳導給我們,使我們久違水鄉之味的城裡人,在植物梨橋的晨氣里,味蕾着一片泥土的本真。

行走在青黃水碧、風清氣爽、鳶飛魚躍、雞鳴鳥語,鄉村天然的底色里,原生態水鄉的氣息撲面而來。眼睛突然捕捉到,大片水稻成熟的黃與荸薺成片的綠,那自然銜接的色澤,讓我們感到了自然生長色彩的真與美。畫布上是調不出這樣生動色彩的。

以農耕為文化述說的梨橋,鑲嵌進了藝術元素之後,便成就了沒有名勝古蹟、百年老屋,也沒有非遺梨橋的當下。鼓聲震盪着湖水,梨橋第一屆健美舞蹈的聲浪,「融舊鑄新」地變動着節奏,也風傳着梨橋的喜悅。水光中那個梨橋雛形顯現的仿古建築群,還將給到訪的遊客,帶來時間下游,另一種鄉土的溫暖與水聲的情味。

村莊,破題路徑的審美,正從居住的村落,向原野鋪展。昨天的稻田宴,已使生長的糧食,變成了一種欣賞與情感的禮品,視覺與味蕾的鮮活,正從日常生活的體驗,開始多樣微妙地升級。

假如你現在也與我一起,站在明堂湖的新橋上。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中,也會情不自禁地感嘆:這個集自然山水,藝術田園與農耕體驗為一體的覺醒的新梨橋,還真有詩意棲居的味道。[1]

作者簡介

凌代瓊,安徽銅陵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多次獲全國各類散文獎。發表各類文學作品100多萬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