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的梨桥(凌代琼)
作品欣赏
醒来的梨桥
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梨桥正从梦中醒来。
闻着泥土芳香出梦的村民,正推窗打开尘封的依念,以醒来的姿态,迎接新生活的阳光。水边的柔柳正睁着惺忪的眼,挂着露珠的庄稼,随风逍遥。漫步走来的我们,在柳媚,芦花、水草礼仪地香语里度着。梨桥,就先以一溪一塘一村水生的秋词,袅袅又清新地欢迎着。
站在已有300多年历史,刻有“石桥钟”三个大字的石桥上,眼前,蜕变和正在重生的梨桥,正被自然上升的晨气托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的西联镇犁桥村,以四面环水,占地310亩的村情水彩,彰显着热情。而来自生活梦乡的岚,将生活里的轻与重腾挪着。
“犁桥村欢迎您”的标语感叹,将我的思维与泥土的呼吸一起飘升。天蓝与恍惚,在渺渺讲述梨桥心理上的遥远。自然、和光、同尘,梨桥,四象生八卦的,对接着另一维度的太阳。
进村,水韵的清和,微风的咏诵,村民自由散建的房屋,拉切着我们审美的视线。隐隐约约映在水光里的红墙绿树也遮挡着我们的窥视。用什么激活还在沉睡的情愫,想着农人梳头般梳理着土地,如拔掉头上的白发,拔掉田头的杂草的艰辛。我们重新调整心距,也就顺着农民自己走弯的小路,以串门的方式,开始了寻访。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人与村中雕塑《行走的花朵》相遇,也开放着心花,行走在乡土与乡味之中。过去,而现在过桥进村闻到看到的是花形与花香。一路走,读着只有乡村才能生长的水灵灵的词汇,人心波荡漾。 没有想到,醒来的梨桥,正被艺术的晨光着装。曾经被时光渲染的农耕文明的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品,正被现代情怀装点。墙壁上寂寞的光阴,正从艺术家们的抽象里浪漫成画。乡酷与存在空间,被温馨艺术的拓展。一个村庄,生存、生活、生长与存在的故事,化展成叙述与抒情并存的新形象。
被艺术凿开的农民祖辈的墙体,开放成了湖畔咖啡馆。这房屋洞开的破,调活了屋内的光亮。让一种人文的光,透到内心,也让外来与泥土和谐的光,闪烁在家的深处。这种内与外自然光的衔接,使传统的家中有了湖光,也使传统的墙,开始了新的讲述。
黄色的墙外,休闲的椅子,就以活色的温暖,活跃着游客的遐想。传统的竹编产品,在堂厅里成了室内装饰的悬挂;蓑衣成了门店的幌子;腌菜坛成了插花大画瓶子;竹帘子、竹篾制品,昨天的陈旧,都成了今天各家各户的“艺术”。
明塘故事的客栈里,就这样真真切切地移植着艺术化的旧时光。水乡文化展示馆的古色古香,飞檐翘角,展示的石磨、风车、手摇纺车等古清新的村庄,醒来的意识在光感中碰撞。走在存在与存在特别的文化传承与艺术对话之中,也想着村民们从钟馗精神萃取出“驱邪扶正、惩恶扬善、弘扬正气”的廉政理念之中,联想着犁桥村石桥钟自然村还与钟馗同宗同祖的这一深厚渊源,村以徽文化为根,以江南水杉、柳树等植物为墙,还以水光为建筑元素,在40多位艺术家,30多位诗人,20多位音乐人的时尚文化介入下,不忘初心地在乡村建设中,镶进衔接入艺术元素,使农民居住的村落变成了含有装置与雕塑、稻剧场等系列活动的新家园。
生活在策划戏剧、音乐、诗歌、公共艺术创作、精品农宿与公共艺术之间村落里的农民,有了现代新生活的新感觉。游客多了,买菜就在房前屋后的菜地里,水稻田里就购米,晚上也跳着广场舞的新农民,数着家珍般说变化。
吸纳着家家户户声音的明堂湖,将淳朴、互助、和谐,浓浓的乡愁,一起装在湖里。以它自有的安静与物语,有无相生地波光着。村民、画家、艺术家们的身影与思想也就在湖面一起涟漪。水底一尾白色的鱼,就被碰撞的眺望,雕塑上水面。而湖边木栈道边,钓鱼的村姑,沽名钓誉地在垂钓晨光。
环99亩明堂湖,围棋般黑白散落着梦里人家。走在过去农民各家各户墙体阻隔的缝隙间,现在抬头就能看到《艺术振兴乡村》的墙绘。还是在农民与农民家与家的缝隙间行走,没有了阻隔与孤单感,墙与墙色彩的对话,《盛夏童趣》与《浴》墙体画,以一种鲜活的语汇,深度讲述着水汪汪生态的梨桥。
农村的哲学,就是生长的艺术。生长隐形的翅膀,引领着农民思想飞翔。祖祖辈辈在泥土浓浓的乡愁中长大的农民,也将希望播种在田野上。行走在自然天成的乡情里,一朵花,一片菜地生长的不同的绿,就能喜悦心情,就连城里人看到的秋塘里风干的荷叶,笑说残荷叶,是一竿竿破败的旗。农民也笑哈哈地答,那破旗下是我们期盼地丰嫩的藕。田野是农民情感的博物馆,地里生长的每一种庄稼,都是农民心情孕育的宝物。
深秋,只有残荷,没有蛙鸣的池塘、水柳、树木,将农民的感知与村庄草木的味道传导给我们,使我们久违水乡之味的城里人,在植物梨桥的晨气里,味蕾着一片泥土的本真。
行走在青黄水碧、风清气爽、鸢飞鱼跃、鸡鸣鸟语,乡村天然的底色里,原生态水乡的气息扑面而来。眼睛突然捕捉到,大片水稻成熟的黄与荸荠成片的绿,那自然衔接的色泽,让我们感到了自然生长色彩的真与美。画布上是调不出这样生动色彩的。
以农耕为文化述说的梨桥,镶嵌进了艺术元素之后,便成就了没有名胜古迹、百年老屋,也没有非遗梨桥的当下。鼓声震荡着湖水,梨桥第一届健美舞蹈的声浪,“融旧铸新”地变动着节奏,也风传着梨桥的喜悦。水光中那个梨桥雏形显现的仿古建筑群,还将给到访的游客,带来时间下游,另一种乡土的温暖与水声的情味。
村庄,破题路径的审美,正从居住的村落,向原野铺展。昨天的稻田宴,已使生长的粮食,变成了一种欣赏与情感的礼品,视觉与味蕾的鲜活,正从日常生活的体验,开始多样微妙地升级。
假如你现在也与我一起,站在明堂湖的新桥上。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个集自然山水,艺术田园与农耕体验为一体的觉醒的新梨桥,还真有诗意栖居的味道。[1]
作者简介
凌代琼,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全国各类散文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