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医 |
医,上古时期或本源于巫,有"古者巫彭初作医"之说,故"医(医)"字,古作“ 毉”。《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有诸巫疗窫窳》:"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十巫》:"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医
外文名; doctor
拼音; yī、yì、yǐ
注音; ㄧ、ㄧˋ、ㄧˇ
部首; 匚
笔画数; 7
繁体; 医
异体; 毉
五笔; ATDI
笔顺; 一ノ一一ノ丶㇗
统一码; 533B
郑码; HMA
平水韵; 上平四支、去八霁
字形结构; 半包围
仓颉; SOK
字级; 常用字、一级字
读音; 同"医"。
部首笔画
郑码:HMOO,U:6BC9,GBK:9AAD攻,五笔:ATDW,
笔画数:18,部首:殳。
基本字义
医乃医之简化字。《说文·酉部》:"医,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医。"
医,同医。《集韵·之韵》:"医,《说文》:'治病工也……或从巫。'"
《广雅·释诂四》:"医,巫也。"王念孙疏证:"巫与医皆所以除疾,故医字或从巫作医。"
清·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一》:"是巫、医古得通称,盖医之先亦巫也。"、"巫、医对文则别,散文则通。"
详细字义
李今庸《读古医书研究·略论'巫'的起源和《黄帝内经》中的巫祝治病》:"巫之为人治疗疾病,由来已久,《太平御览·方术部二·医一》引《世本》说:'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说:'巫彭作医',《韩诗外传》卷十第九说:'吾闻上古有茅父。矛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吕氏春秋·先识览·知接》载齐桓公说:'常之巫审于生死,能去苛病'。是医在战国以前,被操之于巫觋之手,医、巫不分,巫就是医,医就是巫,故'医'字从'巫'而作'医'者,又恒以'巫医'为称。……是巫本掌握有医药知识,并常采药以用,特以舞姿降神的形态祈福消灾,为人治病。……巫祝治病,在古代,并不完全是消极,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楚国风俗志·巫觋篇·巫觋的医疗活动》说:'以巫术为手段治疗,并非没有积极作用和效果。问明病由后,巫师向鬼神祝祷,并对病人施以催眠、暗示和激发等手段,使病人相信自己的病是由于特定的鬼神作祟,在巫师象征性地祈求某神的原谅或驱使某鬼遁逃的过程中,病人内在的防御机能便被充分的诱发出来,这也就是《素问》所谓'移精变气',与此同时,因生病而产生的忧郁、恐惧心理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排解。对于心理障碍性疾病和一些小病症,巫术疗法往往比较灵验,但对于大疾病和沉疴,巫术疗法则难以见效。'"
春秋战国时期则巫、医有别,有"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史记·扁鹊传》)及"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素问·五脏别论》)的教导。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于其切。与医同。《扬子·太䣥经》为医,为巫祝。
又同瑿。《韵会补》松脂千年为茯苓,千年为琥珀,千年为瑿。
又同翳,木名。《崔豹·古今注》翳,或作医。翳木出交州,亦谓之乌文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