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红色古村兴隆镇(尹燕忠)
作品欣赏
采风红色古村兴隆镇
我深深热爱着兴隆镇村,因为那里大山耸峙,文物荟萃,古宅保留完好,有民国二十四年修建的纪念碑亭,又有平阴县最早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有浓烈的红色元素,又有古典意味的老松、古碑记、庙宇等,特别是如今又成了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先进村。
兴隆镇位于乡境东北,北与长清交界,东南与肥城接壤,属原栾湾乡东部山区,二00五年划归安城镇。这个村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有耕地一百零三公顷,人口九五九人。 平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谷扩如同志就出生在这个村,他后来任职浙江省组织部副部长,因工作劳累患病逝世,年仅四十六岁。他住的家就在兴隆镇村中间的东西胡同里的中间北院,胡同足有三百米长,两间尽是石屋,他的院子不大,石屋也不宽阔,进入石径胡同,迈上起伏蜿蜒曲折的石阶,石头光滑晶莹,石缝中钻出了青草,点缀着胡同的寂寞,蓬勃着怒放的生命力,我仿佛看到了谷扩如、刘太东、熊善隆、江传洁等革命者匆匆而过的身影,他们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立下了功劳,秘密在山洞里开会,组织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他们从胡同西处走向东坡,步步攀高,直至东大山,集合先进青年,突袭敌人。
兴隆镇村东也紧邻东山,高达三百四十余米,怪石嶙峋,状知虎如牛如羊似马,有零星土地百余亩,向南乃南山顶,往东南延伸便是皂火村,至此便是一个土山峪,山脉便断了。向北是馒头山和磨落峪,也就到了龙泉官庄了,山东面便是洞壑纵横的红光化工厂,六七十年代是个战备厂子,那里山径通幽,三面环山,给人一种神秘感,向北去到了尽头,有一方清冽的平塘水,四周杨柳依依,绿草茵茵,绵若地毯,稍向东便是山东省老干部局建成的革命先烈纪念馆,资料丰富,事迹感人肺腑。 整个山在兴隆镇村蔓延四五里地,山上苍松翠柏,有楸树,有荆条棵,山峪里有桃杏树和柿子树,春天山上繁花似锦,热烈红火,秋天,万花纷谢柿犹红,金黄的灯笼在闪烁着,站在山巅向西瞭望,能看到黄河水流滚滚去,威武雄壮。 上南去里许便是东山峪,山下二里许便是修路碑亭亭所在地,碑亭呈八棱状,除碑座外碑帽外,其余两三米的石料均是从东山峪中的料石,据原村委会主任张立金讲,东山峪就仅这么一垛子料石,不长不短,不多不少,正好夠修路碑亭上用的,也是天作之巧,成人之美了。
这些巧料全用木头做垫子,撬动铁锹慢慢的滚滑过来的,当时的石匠艺人是张传芹先生,他是北栾湾村人,住村东路南南北路东侧,民国十八年,他召集了十几名石匠,喊着石匠号子: 咳依号,又依号, 再来一号,又一号, 好,好,好,公子哥们来玩鸟, 唉嗨嗨,哧楞楞,哧楞楞, 鸟飞唠,鸟飞了,鸟飞了, 飞了好,飞了好,哪有闲心来玩鸟! 喊声震天动地,山峪震颤,吓得鸟兽飞窜而去。这座碑亭是为了纪念全体村民集资二万四千缗修通道路而修建的。仅往下运送石科就用了一天时间,夕阳西下,村民燃起鞭炮,欢呼声一片,宋庄高道远亲自手书了翰林朱名炤撰写的碑文和楹联,每天,张传芹等艺人精雕细刻,用细錾子凿字,叮叮当当,脆响悦耳,碎石飞溅,清屑铺地,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劳作,一座杰出的艺术精品赫然屹立在兴隆镇村的村西南方向,经过乡镇文化站长尹燕忠、井庆梅、尹英和村两委会的精心保护下,被上级有关部门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几届兴隆镇村主要负责人谷元祯、谷立荣、张立金、杨学武、谷立元、王士栋、谷昌江、杨立民、郭瑞东、陈明、杨峰、谷立刚等同志的努力下,全村文物保护良好,特别在特殊的年代里,为了使碑亭不被破坏,老书记谷元祯同志就用红字刷上伟人语录,以此很好的将碑亭保护下来。
据记载,碑亭竣工之时,四外八乡全来庆贺,知县和朱名炤来了,张传芹和高道远等匠人来了,他们被人拥戴着,欢呼着,歌咏道路的宽阔,庆贺碑亭的耸立完工。 岁月逝去,如今旧貌换新颜,路更宽阔了,村子里更美了,碑文上的红字依稀可辨,但毕竟恢复了旧日风彩,念想着过去人物的业绩。 到村里任何地方看一看,像屏在村南屹立,现代版的标语绘画在粉白的墙上生动着,呼之欲出。 山上鸟语花香,树木葱笼,山下有的院外柿子树抽出嫩芽,喻示着事事(杮柿)如意,走进户家,清净明亮,全村有几十处几百年前古宅,古器古玩,古色古香,老翟家院落多么厚重大气,异香扑鼻。走进老夏姑的院落,看到的是古代搁溜、古门窗和奇石,进屋看是古家俱及先人的老照片,这些都给人以亲切感,感到了历史文化的渊源流长,血脉相传,兴隆镇村后劲十足,大有可为。
我从心底流淌出一种声音:兴隆镇村我爱你![1]
作者简介
尹燕忠,男,中共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