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秘演詩集序(歐陽修)
《釋秘演詩集序》 |
作品名稱:《釋秘演詩集序》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散文 作者:歐陽修 |
《釋秘演詩集序》是歐陽修為自己的友人、北宋詩人秘演和尚的詩集所作的一篇序文。文章在寫作、構思上別具匠心,由「天下無事」日久,「智謀雄偉非常之士」, 「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販,必有老死而世莫見者」引出「廓然有大志」的亡友石曼卿,又由曼卿而及秘演。又述曼卿、秘演相交最久,且是 「以氣節相高」的「奇男子」。然而二人卻不為世用,曼卿死,秘演亦老病,由此引發了作者的感慨:「予乃見其盛衰,則予亦將老矣。」歐陽修對石曼卿詩頗為推崇,而曼卿「尤推秘演之作」,反襯秘演詩作「雅健有詩人之意」。在秘演將南遊之際,作者「為敘其詩,因道其盛時,以悲其衰」,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真摯感情。
目錄
原文
釋秘演詩集序[1]
予少以進士游京師,因得盡交當世之賢豪。然猶以謂國家臣一四海,休兵革,養息天下以無事者四十年,而智謀雄偉非常之士,無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販,必有老死而世莫見者,欲從而求之不可得。其後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為人,廓然有大志,時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予疑所謂伏而不見者,庶幾狎而得之,故嘗喜從曼卿游,欲因以陰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與曼卿交最久,亦能遺外世俗,以氣節相高。二人歡然無所間。曼卿隱於酒,秘演隱於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為歌詩以自娛,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一時賢士,皆願從其游,予亦時至其室。十年之間,秘演北渡河,東之濟、鄆,無所合,困而歸,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見其盛衰,則予亦將老矣!
夫曼卿詩辭清絕,尤稱秘演之作,以為雅健有詩人之意。秘演狀貌雄傑,其胸中浩然。既習於佛,無所用,獨其詩可行於世。而懶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無所向。聞東南多山水,其巔崖崛峍,江濤洶湧,甚可壯也,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於其將行,為敘其詩,因道其盛時以悲其衰。
慶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廬陵歐陽修序。
譯文
年輕時以進士的身份遊歷京城,因而能夠廣泛結識當代的賢人豪傑。然而,我還是認為國家統一天下,停止戰爭,天下休養生息太平無事的時間已有四十年了,但智謀出眾、志向雄偉的不平凡的人,往往沒有地方施展他們的才能,便隱居着不出來作官,在山林中、在屠夫商販裡面,必定有直到老死還沒有被世人發現的人才。我想去追隨他們、尋找他們,卻無法辦到。[2]
後來,我終於找到那已死去的朋友石曼卿。曼卿為人,開朗豪放有遠大的志向。當時掌權的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去求得苟合。他沒有地方抒發意願,就常常和平民百姓、鄉村老人,痛快地盡興喝酒遊玩,到了顛狂的地步也毫不厭倦。我疑心那些隱居而沒有被發現的人才,也許只有親近他們才能找到他們,所以我常常喜歡跟曼卿交往,想通過他來暗暗地尋求天下傑出的人才。
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時間最久,也能超脫世俗,以講求氣節來自守清高。他們兩人相處歡娛,沒有一點隔閡。曼卿在飲酒中隱蔽自己,秘演隱居在寺廟中,他們都是有奇才的男子。然而他們都喜歡作詩來自己取樂。當他們盡情飲酒而大醉時,唱歌吟詩歡笑狂呼,來求得天下最大的快樂,那種情景是多麼豪壯啊!當時的賢人,都願意跟他們交往,我也時常到他們的住處去。
在十年中,秘演向北渡過黃河,向東到了濟州、鄆州一帶,沒有遇上合意的事情,不得志地回來了。曼卿已經去世了,秘演也年老多病。唉!這兩個人,我竟然親眼看見他們的盛年和衰老,而我也快衰老了。
曼卿的詩極為清新,可是他特別稱道秘演的作品,認為它高雅雄健,有詩人的意趣。秘演相貌雄偉,他的胸懷寬闊剛直,他既然學習佛教,就沒有地方施展才能了,只有他的詩可以在世上流傳,可是他懶散,不會珍惜自己的作品。他已經老了,打開他的詩囊,還找到了三四百篇,都是令人喜愛的作品。
曼卿死後,秘演寂寞茫然,沒有了去向。他聽說東南多奇山麗水,山頂懸崖高峻陡絕,江水波濤洶湧澎湃,非常的壯觀,就想到那裡去遊歷。這可以知道他年紀雖然老了,而志向還依舊存在。在他將要遠行時,我給他的詩集寫了這篇序,因此說到他盛年時的情景來悲嘆他的衰老。
作者生平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修幼年喪父,家貧力學。天聖八年(1030)進士及第,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欽等詩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為范仲淹辯護,貶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慶曆中,以右正言知制誥,參與范仲淹、韓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敗後,外任。
至和元年(1054)丁母艱期滿,召還與宋祁同修《唐書》。累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致仕,居潁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諡文忠。《宋史》有傳。對宋初以來靡麗的文風提出批評,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並積極培養後進,為北宋文壇領袖。著作宏富,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其詩文雜著合為《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屢遭貶謫。慶曆三年(1043)參與范仲淹「慶曆新政」,五年被貶滁州太守。
以後擔任過朝廷和地方的許多重要官職,所謂「歷仕三朝,備位二府」,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在學術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既是文學家,又是史學家、經學家、金石學家,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他領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取得了勝利。又喜獎掖後進,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的門下,就是受過他的獎引扶掖。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一生寫過500多篇散文,政論、史論、記事、抒情各體兼備,內容充實,文風流暢婉轉。《朋黨論》、《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等為歷代傳誦。
詩歌風格多樣,有的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有的寫得沉鬱頓挫,有的寫得清新秀麗。《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詩話,開創了新的論詩體裁。詞的創作從總的方面看,對花間、南唐詞因襲的成分較多,但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上也有一定的發展。有詠史懷古的詞篇,並用詞這種形式和朝廷大臣、親朋故舊唱和,表達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較少堆砌綺詞麗句的無病呻吟,抒情個性是志氣自若,放曠達觀。他善於發現大自然的美,並在詞中再現這種美,如《採桑子》、《漁家傲》諸闋,描繪西湖景物,寫得清新灑脫。愛情詞有的典雅含蘊,有的大膽率真,並注重心理刻劃,增加了詞的抒情深度。詞集有《六一詞》、《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編》。史學方面,除參加修撰《新唐書》外,又自著《新五代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