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重慶師範大學重慶抗戰文史研究基地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重慶師範大學重慶抗戰文史研究基地淵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重慶師範學院成立的抗戰文學研究室,其後在此基礎上成立了重慶師範大學校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師範大學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

目錄

歷史沿革

2004年9月,為進一步整合研究力量並凝聚學科方向,組建為「重慶師範大學重慶抗戰文史研究中心」,在發揮既有研究優勢的前提下,集中學術力量,大力推進重慶抗戰文史研究。

2006年12月,「重慶師範大學重慶抗戰文史研究中心」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為「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同時正式命名為「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

相關資訊

研究抗戰文化,弘揚抗戰精神|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2020年紀要

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是重慶市第二批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自2006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在繼承重慶師範大學的學術傳統、發揚中國語言文學[1]的學科特色方面,砥礪奮進,現已初具聲譽。12月27日中午,記者在大學城採訪了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副主任熊飛宇。

採訪中,熊飛宇老師對「基地」今年所開展的活動與所取得的成果,做了簡要的回顧和總結。2020年,時值抗戰勝利75周年,為紀念此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舉辦了五場專題講座:11月21日,抗戰文史研究專家、作家張在軍,應邀來校主講《樂山陝西街的八年時光——抗戰中的蘇雪林》與《他去重慶,在路上走了兩年——抗戰中後期的聶紺弩》;11月28日,又邀請重慶師範大學中文系1978級校友、原《四川政協報》副總編輯岱峻回母校,主講《李莊承載的大歷史》與《華西壩五大學:戰時中國教育奇蹟》;12月5日,再次邀請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曉東研究館員,主講《真實歷史的力量——論重慶抗戰遺址》。系列講座的舉辦,有利於促進重慶師範大學的抗戰研究。

作為抗戰文史研究的重要平台,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在繼續有條不紊地推進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抗戰大後方文學史料數據庫建設研究」的同時,又新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國訊》與抗戰文學形態研究」(一般項目,主持人:凌孟華)與「抗戰大後方經濟生活與文學書寫研究」(青年項目,主持人:廖海傑);同時在其他各級各類項目方面,也多有斬獲。

2020年,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出版專着兩部:《舊刊有聲:中國現代文學佚文輯校與版本考釋》(凌孟華着)、《艾蕪抗戰文獻考錄》(熊飛宇着),以及「基地」主辦的連續性學術輯刊《抗戰文史研究》第六輯(張全之、熊飛宇主編)。對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魏長寶曾在媒體介紹說,「今年上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仍有《艾蕪抗戰文獻考錄》《抗戰文史研究(第6輯)》《侵華日軍在中國實施的霍亂細菌戰研究》等多部着作出版」,「這些圖書均實現了數字化[2],被收錄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庫中」。另據初步統計,「基地」成員在本年度共發表抗戰類論文30篇,其中CSSCI期刊論文5篇。

近年來,「基地」所取得的研究實績,也不斷獲得廣泛認同。據熊飛宇老師介紹,本年度「基地」還有兩件喜訊值得一提:一是6月,凌孟華教授領銜的「抗戰大後方文化與文學研究協同創新團隊」成功入選重慶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協同創新團隊;二是12月21日,重慶市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擬表彰成果公示,其中包括《故紙無言:民國文學文獻脞談錄》(凌孟華着,擬獲二等獎)、《重慶時期冰心的創作與活動研究》(熊飛宇着,擬獲三等獎)。

採訪結束時,熊飛宇老師對「基地」來年的工作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