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
《野菊》 |
作品名稱: 《野菊》 創作年代: 晚唐著名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商隱 |
《野菊》[2]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頗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開篇點出野菊生長環境的壓抑,「苦竹」與「椒塢」,雖有「微香」但已難禁孤獨之淚。「已悲節物同寒雁」把生於寒秋看成是菊花的悲慘命運。抒情主人公形象自頸聯介入,「細路獨來」點明其與野菊同命相憐之苦,最後一句「不取霜栽近御筵」盡顯怨憤壓抑的情緒。全詩觸景感懷,詠物托意,很能反映詩人當時的思想狀況。
詩一開頭:「苦竹園南椒塢邊」,點出野菊所處的環境:它的北面是苦竹園,而且還有椒塢在旁。竹的味道那麼苦,椒的味道又那麼辣,苦、辣之味包裹着菊花。托根在這樣的辛苦之地。它的處境多麼艱辛啊!所以,詩便很自然地引出第二句:「微香冉冉淚涓涓。」由於環境惡劣。本來花氣襲人的野菊只能散發出細細的微香,所以它難免要清淚涓涓。不斷灑落了。同時,野菊的辛苦遭逢還不僅僅是境遇不好.它又生不逢時:它生於蕭颯衰敗的寒秋,蓓蕾一開,便受風刀霜劍的摧殘,實在太不幸了。
不過,菊花畢竟是花中的強者,它是決不會甘於寂寞的,因此詩又生出下邊兩句:「已悲節物同寒雁,忍委芳心與暮蟬。」在詩人看來,菊,作為百花之一,它也應該得到溫暖,也應該有其「春風得意」之時,可是它卻處於寒秋,「蕊寒香冷」(黃巢《菊花》),備受風霜困擾,如同寒雁羈棲,這已經是夠可悲可嘆的了,可它又怎麼能夠斂香隱跡,甘心與暮秋的寒蟬一樣寂寞下去呢?
這首詩突出特點是構思精密,立意高邁。詩人自己似乎很清楚。有意識地避實就虛,採用象徵的手法,不作平直語。字面上除五、六兩句外,句句寫菊,又句句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別開生面,不落窠臼。尤其三、四兩句「已悲節物同寒雁,忍委芳心與暮蟬」。含意精警,令人回味感嘆。
目錄
詩詞正文
“ | <苦竹園南椒塢邊,微香冉冉淚涓涓。
已悲節物同寒雁,忍委芳心與暮蟬。 細路獨來當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雲新苑移花處,不取霜栽近御筵。[3] > |
” |
— <《野菊》>,<古詩文網> |
譯文
從一片苦竹園漫步向南,來到起伏的椒塢邊。野菊的微香四處飄散,花上的秋露似淚珠點點。
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無伴,如同寒風中飛行的孤雁。滿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難言,怎忍心託付傍晚的蟬?
夕陽中有一條彎曲的小路,我獨自走來徘徊無數。一隻酒杯與我親密相伴,乘着酒興將往事浮想聯翩。
紫雲東來,隨風飄蕩,御苑移花,充滿吉祥。但是野菊卻受人輕待,無人選栽排斥在御筵之外。
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4]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和韓愈的影響。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但用典相對較多,有晦澀之嫌。讚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會動盪不安,政治腐敗的晚唐前期。社會病態紛呈,矛盾重重。官宦竊柄,擾亂朝綱,牛李黨爭。勾心鬥角,人事紛紜,互相傾軋。
李商隱終生關心民生疾苦,在弘農縣尉任上,為活獄而不怕得罪上司孫簡,不怕丟官,足以顯示出他的熱血心腸和骨鯁氣節,此亦是政治品質之大節。至情至性的作品方能打動讀者。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熱愛生活,關心現實與人生的作家,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才可能創作出反映社會主流與本質的至情至性的作品。品格卑污低劣的人無論如何也寫不出格調高尚感人肺腑的作品。
從李商隱的詩文中,我們便可以讀出他的人品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