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 (楊萬里-宋代)
譯文
不肯給文人騷客當乾糧,豈能隨流俗在重陽節被俗人賞識。
正因為身在野外才更增添了一份清幽淡雅之色;哪裡肯因為無人來賞,而減去自己美妙的花香呢。
已是傍晚時分,在綠色的半山腰中恰好與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黃的野菊。
野菊應該會嘲笑那些東籬下的家菊,即便是家菊也要向陶淵明尋求恩寵惠顧。正因野菊應該會嘲笑那些東籬下的家菊,即便是家菊也要向陶淵明尋求恩寵惠顧。[2]
注釋
① . 騷人:屈原作《離騷》,因稱屈原為騷人。後將騷人墨客稱那些風雅文人。
② . 糗糧:乾糧。指被文人賞識。糗,炒熟的米、麥等穀物。
③. 政緣:正因為。政,即「正」。
④. 肯為:怎肯因為,難道因為。
⑤. 黃:指黃菊。
⑥. 東籬族:籬邊人種的菊花。
作者簡介
楊萬里 |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諡號文節,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官至寶謨閣學士。[3]
一生力主抗金,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周必大、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職務,官至寶謨閣學士。主張抗擊金人,收復失地,以正直敢言,一生奉行「正心誠意」。[4]
作品風格
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稱爲"誠齋體"。
創作背景
《野菊》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的前半用先抑後揚的筆法寫。首聯寫野菊在世默默無聞,既未被文人採用以登上文壇,更未受世俗鍾愛。頷聯既寫形態又寫精神,對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動的描繪。頸聯詩人旅途之中見野菊的豐姿與妙香,逗得詩人折取一枝來加以觀賞。尾聯以寫野菊花的自豪感來進一步表達對它的讚美。這首詩寫得脫俗、婉轉、流暢,具有創新性。
這首詩作於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年)。是年四月,拿乾薪到了截止期限。五月,召赴杭州,辭;六月,奉旨不許,再辭;八月,除煥章閣待制(仍是虛銜),再與祠祿。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的言誌之作。[5]
賞析
菊花向被稱為花中君子,尤其陶淵明愛菊擅名後,更為詩人詞客所屬意。而野菊,是似菊而小的菊科草木植物,秋日開黃色小花,與菊花相比,則有雅俗之別、貴賤之分。詩人詠野菊,傾注了對山野之菊的一片深情。
野菊的身分卑微,不為世人看重。它「未與騷人當糗糧」,糗糧,古代指乾糧。屈原《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菊並非野菊,因而說野菊沒有給騷人作食用,不被文人雅士重視。野菊也沒有受到世俗的鍾愛。《西京雜記》載:「漢朝初年,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可以使人長壽。」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都人多出郊外登高」重陽賞菊已成流俗,所賞的也非野菊。野菊不登大雅之堂,不得世人譽辭。[6] 野菊的美不在於花形的複雜多變,也不在於香味的馥郁濃烈,而在於以其天然之形立於大自然之中。「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政,正也。正因為在野有著幽閒的姿態,豈肯因為無人賞識就減少芳香呢?在野,保持著天然本色,吐著清香,它不媚俗而招蜂惹蝶,也不承歡而取悅達官貴人。野菊不像家菊得到著意栽培、精心護養,可它保持著質樸的本色。粗頭散足的村姑,往往勝過抹脂抹粉的小姐,自有其自然天趣,有著醇樸美。詩人到了「已晚」時刻,在「半山」之處,看到遍地碧綠的枝葉,綴著燦如繁星的野菊花,「便忙也折一枝黃」,再忙也摘一枝野菊花,專注、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頷聯爲折花之因,腹聯繫折花之行。時間已「晚」,情狀又「忙」,還摘花觀賞,可見對「幽色」、「妙香」的寶愛了。
尾聯以野菊的口吻來寫,它應「冷笑」那些庭院中的家菊。「東籬」典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末句「陶翁」也即為陶淵明。「東籬族」指家菊;「陶翁」實泛指文人墨客。野菊對那些邀寵爭光的家菊不屑一顧,以冷笑置之。
這首詩顯然不是一般的詠野菊,實際上另有寓意。野菊的品行,喻指著人的情懷。位於底層、身居鄉野的高逸之士、賢明之人,不趨炎附勢,不爭名邀寵,保持著天然本色,散發著雅潔芳香,不如同這野菊麼!此詩給人以哲理啟示可以說:世人但愛家菊美,豈知野菊風骨在山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