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野黍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野黍

学 名:Eriochloa

villosa (Thunb.) Kunth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黍亚科

族:黍族

亚 族:雀稗亚族

属:野黍属

种:野黍

命名者及年代:(Thunb.) Kunth,1829

野黍(yě shǔ),学名:Eriochloa villosa (Thunb.) Kunth,异名:Panicum tuberculiflorum Paspalum villosum Eriochloa villosa var. stenantha ,是禾本科野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基部分枝,高可达100厘米。叶鞘松弛包茎,节具髭毛;叶舌具纤毛;叶片扁平,表面具微毛,背面光滑,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由总状花序组成;总状花序密生柔毛,列于主轴一侧;小穗卵状椭圆形,小穗柄极短,密生长柔毛;第一颖微小,第二颖与第一外稃皆为膜质,第二外稃革质,稍短于小穗,花柱分离。颖果卵圆形,7-10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区;日本印度也有分布。生长在山坡和潮湿地区。 野黍可作饲料、谷粒含淀粉,可食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1]

目录

野黍形态特征

野黍是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基部分枝,稍倾斜,高30-100厘米。叶鞘无毛或被毛或鞘缘一侧被毛,松弛包茎,节具髭毛;叶舌具长约1毫米纤毛;叶片扁平,长5-25厘米,宽5-15毫米,表面具微毛,背面光滑,边缘粗糙。

圆锥花序狭长,长7-15厘米,由4-8枚总状花序组成;总状花序长1.5-4厘米,密生柔毛,常排列于主轴之一侧;小穗卵状椭圆形,长4.5-5(-6)毫米;基盘长约0.6毫米;小穗柄极短,密生长柔毛;第一颖微小,短于或长于基盘;第二颖与第一外稃皆为膜质,等长于小穗,均被细毛,前者具5-7脉,后者具5脉;第二外稃革质,稍短于小穗,先端钝,具细点状皱纹;鳞被2,折叠,长约0.8毫米,具7脉;雄蕊3;花柱分离。颖果卵圆形,长约3毫米。花果期7-10月。

野黍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区;日本、印度也有分布。生长在山坡和潮湿地区。

野黍繁殖方法

野黍可单播建成短期的人工草地。生长野黍的天然草地可以放牧,也可以刈割。如要建立人工草地,整地要求与其他禾本科作物相同。以条播为好,行距25-30厘米,播深2-3厘米,每公顷播量30.37.5千克。如果与其它多年生牧草混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野黍栽培技术

在草群封垄前,应除杂草2遍。生长期间,可刈割2-3次。但无论是天然或人工草群,都应在抽穗以前利用,否则,其草质将显著变劣。如果收获种子,应于黄熟期及时收获,以防自然落粒而减产。野黍的叶片在茎秆上分布均匀,茎叶比为l:1.5。适于刈割利用,在野生单优势群落中,每公顷可产鲜草25.1吨。

野黍主要价值

当野黍种子成熟时,时,牛,羊很贪食,是很好的抓膘精饲料。此外,种子可食用和酿酒用。野黍适应性强,适于栽培、收获,可培育成优质饲草和饲料作物品种。尤其,野黍为弃耕地的先锋植物,在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中,可作为混播成分,以保证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当年或次年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可单播建成短期的人工草地。

野黍物种危害

野黍是一种抗药性很强的早春禾本科杂草,因其种子粒大,靠风力传播距离短,因此在田间分布不均造成部分区域过于集中,且因其分蘖强易形成地表及地下的种群优势,严重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对大豆、玉米等宽行种植作物的危害极大,严重地块可减产70%。

野黍防治方法

苗前可选择酰胺类除草剂如都尔、金都尔、禾耐斯、普乐宝等,适当提高用药量与广灭灵混配使用,可提高对野黍的防效,且对大豆安全性好,药剂配方:96%金都尔1350毫升/公顷+48%广灭灵675毫升/公顷、72%都尔2475毫升/公顷+48%广灭灵675毫升/公顷、72%普乐宝2475毫升/公顷+48%广灭灵675毫升/公顷、90%禾耐斯1650毫升/公顷+48%广灭灵675毫升/公顷。

选择苗后除草剂防治野黍应提早施药。由于野黍出苗期一般在5月中旬,较稗草和狗尾草早7-10天,若在大豆2片复叶期结合防治阔叶杂草一起施药时,野黍已达4-5叶期,抗药性强,此时防治无法达到预期防效。可于野黍2叶期喷施12.5%拿捕净1500毫升/公顷、15%精稳杀得1500毫升/公顷、10.8%高效盖草能600毫升/公顷、48%广灭灵600毫升/公顷+5%普施特750毫升/公顷进行防治。大豆拱土期喷施48%广灭灵1350毫升/公顷或48%广灭灵750毫升/公顷+5%普施特750毫升/公顷,对野黍防效可达97%以上。

参考来源

  1. 野黍,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