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萬昌(1870年-1942年),梅花大鼓演員

金萬昌
梅花調金派創始人

他13歲向韓萬祥學唱木板大鼓,17歲開始在"堂會"上唱票,非職業藝人。20歲向文玉成學習梅花調,後與弦師蘇起元合作,以此為業,悉心揣摩書情詞意,刻苦鑽研,革新曲調,五十餘年從未中輟,在京、津、寧等城市演出,負有盛譽,成為梅花調金派創始人。

梅花大鼓的第一流派是金派梅花大鼓,創始人金萬昌等。他的嗖音顎音多,乾脆瀟灑,吐字發音講究,不拙不飄,底字低音沉渾有力,聽之繞樑。鼓套子打得出神入化,變擊多彩,時稱金萬昌為"梅花鼓王",是梅花大鼓裡程碑式人物。唱金派梅花大鼓的京津兩地演員曾有很多,男演員有尹福來、賈鳳祥、曹寶祿、屈振庭、劉連玉、榮壽昌、等,女演員有方紅霞、郭小霞、關翠蘭、宋大紅、劉淑慧、孫硯琴、王淑琴、閆麗雲、李志義等。當時還出了不少唱紅了的名家,特別是有一大批女演員很適合演唱梅花大鼓,從而形成了京朝派梅花的濃厚風格。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金萬昌

職業;梅花大鼓演員

主要成就;梅花調金派創始人

代表作品;《探晴雯》、《寶玉探病》

性別;男

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探晴雯》、《寶玉探病》、《黛玉悲秋》、《摔鏡架》、《鴻雁捎書》等。[1]

梅花大鼓簡介

梅花大鼓在發展中,先後形成兩大流派:金派與盧(或花)派,金派創始人為金萬昌曾與劉寶全、王佩臣(鐵片大鼓演員)被天津觀眾譽為"鼓界三絕"。盧(花)派創始人盧成科,瞽名弦師,根據第一個弟子花四寶嗓音高亮、音色純美的特點,開闢了梅花大鼓的高腔音域,形成了悲、媚、脆的演唱風格,也稱盧派或花派。盧(花)派演員有花五寶、花小寶(史文秀)、周文如,青年演員籍薇等。

梅花大鼓,脫胎於清代中葉產生於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於京津地區。解放前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調。藝人演唱則多見於拆唱節目中,專演此曲種者很少。最早有鍾萬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寶祿、王子玉等。自金萬昌出,經其加工創新,這一曲種才煥發了新的青春。從此,它也就分成了北板、南板兩個流派;前者守舊,唱腔簡單,上下句無何異樣兒的區別,平淡無奇,王憲臣、劉藎臣等善唱之;後者則為金萬昌所創演的梅花調,唱腔娓娓動聽,且有許多出色的創新,深為聽眾所欣賞,逐漸成為此曲種之正宗。梅花大鼓唱詞為七字句和十字句,有慢板、二六板、上板三個基本板式與以這三個板式的名稱命名的三個基本唱腔。

2014年11月11日,梅花大鼓經國務院批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主要特點

梅花大鼓各個藝術流派的共同特點,是長於在敘事中抒情。它的慢板、中板,聲腔婉轉動聽;快板、緊板,活潑有力;收束時的慢板穩重而又有餘音。句式基本上為七字句,偶爾加三字頭,快板中有時有五字句。有時也依據內容穿插長短句的曲牌。個別節目如《怯繡》,除頭尾唱梅花調本調外,通篇為〔太平年〕、〔銀紐絲〕、〔湖廣調〕等牌子曲。梅花大鼓多為一人演唱,有的傳統節目如《湘子上壽》,新編節目《秋江》、《張羽煮海》等也可以二人對唱。演員自擊鼓板,伴奏樂器有三弦、四胡、琵琶以及揚琴等。梅花大鼓傳統曲目中有不少取材於《紅樓夢》,如《探晴雯》、《勸黛玉》、《黛玉悲秋》、《黛玉葬花》、《寶玉探病》等。此外還有《鴻雁捎書》、《摔鏡架》、《目連救母》等。新編曲目有《繡紅旗》、《江姐進山》、《千里堤送別》、《半屏山》、《悲壯的婚禮》、《二泉印月》等。

一個梅花大鼓演員,必須具備"唱功",還要有"打功"(打鼓的功夫),表演動作無所謂多少。它的可聽處在於這個曲種音樂性強,三弦的定位度是同度不高不低,指法聲音都好發揮。在唱段中有較大的"上下三翻、過門和鼓套子",聽起來很過癮。這些都是它的魅力。演出形式也是多種多樣,除一般的一人演唱外,還有"雙唱梅花"、"男女對唱梅花""群唱梅花"、"叼燈梅花(含燈大鼓)"等。此外還有換手"五音聯彈梅花",即演奏員換手彈、拉、打、擊曲牌[柳青娘]、[萬年歡]、[鬼拉腿]、[馬號]、[夜深沉]。這種聯彈發明者是在清末的子弟票房內產生的。經過數百年一代傳一代,各名家大都不斷地發展,韓德壽先生(韓德福長兄)就發展出了[馬號]的曲牌,據說是從軍隊的軍歌和軍號曲調中借鑑來的。霍連仲先生加上雙琴換手梅花聯彈,桂秋華加上風琴換手梅花聯彈,都是各有千秋。蘆成科先生在四十年代時彈"三翻"曾加彈"流行歌曲"腔調,很受聽眾歡迎滿場轟動。

因有以上這些特點,梅花大鼓才是京、津兩地不可少的一個曲種。唱至今天盛時是過去了,北京專業曲藝團體中專門唱梅花大鼓的演員已幾乎將要絕跡。梅花大鼓在票房中雖不多見但也不乏有幾位票友登台演唱,李燕生十幾年如一日不斷努力追求"梅花",每排必唱《黛玉葬花》、《寶玉探病》《黛玉思親》等曲目,志在發奮學習梅花,欲要高攀一層。志淑燕和那欣對唱的新梅花《龍女聽琴》動聽悅耳,徐少蘭、張雅君以及徐存智等先生也喜唱梅花大鼓,更有王文瑞先生弟子七十高齡的老藝人杜三寶先生到票房走票擊鼓高唱《目蓮僧救母》和《百鳥朝鳳》,由此可見北京票友中"梅花大鼓"這朵花不致敗落。京城現實的"梅花"雖然處在淡季,我想,既稱是梅花,就不懼寒時,傲雪能開,興許蓓蕾有日。希望喜愛梅花大鼓的票友們更加努力多學多練,決對會唱出更好的成績。"清口大鼓"本於票友中發展起來,決對不會在票房中絕滅。[2]

視頻

金萬昌-梅花大鼓:大觀園(百代唱片)

參考資料

  1. 金萬昌-梅花大鼓:大觀園(百代唱片)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5年11月27日
  2. 梅花大鼓 360百科;